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旁遮普邦班戈拉音乐文化的变化与发展》一文,通过笔者在研究生时期三年跟随印度音乐专家学习印度音乐的经历以及赴印度旁遮普邦的实地田野工作的经历,对班戈拉的历史、传统班戈拉的音乐形态、现代班戈拉的音乐形态及班戈拉的文化语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其中通过对班格拉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音乐本体分析以及对班戈拉文化语境进行剖析,从而完整的论述班戈拉的音乐特征及其现代班戈拉的发展变化。总体来看,班戈拉可分为传统的班戈拉和现代班戈拉两种,传统的班戈拉的演出多用于丰收、婚礼场合,主要用旁遮普语演唱。舞者不拘老幼,任何人都可参加。而现代的班戈拉是指在传统的班戈拉基础上由居住在海外,尤其是英国的印裔人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歌舞形式。与传统班戈拉不同,它不断的融入许多新的元素,例如:语言上融入了英语;乐队组合上加入了现代的电声乐器;表演风格上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等。在应用场合、功能上也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原有的丰收、婚礼场合,扩大到几乎所有的快乐的聚会场合,并且以现代传媒的方式进行传播。其影响力远远大于传统班戈拉。从传统的班格拉到现代班戈拉,其发展经历了印度——英国——美国——印度的过程,从早期最古老的简单击鼓演奏,到现如今成熟的班戈拉产业,其中,印度人向西方的移民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班戈拉的传播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传统班戈拉音乐与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合,虽然使音乐本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无论他怎么样的变化,班戈拉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印度风格。本文试图较为全面的呈现班戈拉舞曲的全貌,并着重关注其“变化”与“发展”的方面。除对具体的音乐进行音乐形态分析外,还借鉴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知识,从民族音乐学者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班戈拉、现代的班戈拉、其社会生存环境、传承方式等多个问题进行阐述。从宏观描述其现状与音乐语境,从微观的音乐学分析回归宏观,提出功能和意义上的阐释。最终通过笔者在印度农村、剧院等田野工作所亲获的一手材料,结合历史与前任的研究现状,客观描述这个乐种生存、发展的状态;探索其存在与维系机制;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对其他艺术的启示。从整个班戈拉文化的变迁及发展来看,无论是其发展的模式,还是印度人对传统的重视,都是很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班戈拉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经验有很多,本文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对我们本国的传统音乐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