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线仿真与装配件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配线仿真与装配件检测是装配线管控的重要任务。装配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生产阶段,装配线是智能制造的关键组成单元,装配线管控也是装配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控制方式。中国制造2025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将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列为关键研究领域之一,装备制造业列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列为重点产业项目之一。本论文以汽车装配线为研究对象,从装配线的前期搭建,布局优化实现装配效益最优,再到装配线的后期建成,装配件检测确保装配质量最佳。针对整条装配线布局仿真和装配件检测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紧密结合“三个之一”的“中国智造”核心需求,主要围绕四个关键技术:多目标布局优化、混合现实布局仿真、深度学习目标检测和混合现实装配检测,开展如下研究工作:1.基于组合多目标优化的机器人装配线的三维安全布局方法。针对现有的布局优化方法缺乏考虑机器人的高度信息和装配范围容易产生不安全布局的问题。首先,定义机器人等不规则设备的建模规则,使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模拟机器人实际装配作业空间;再建立具有安全指标的装配线布局模型,兼顾物流成本最低和占地面积最小的多优化目标;然后,采用改进的结合优化方法求解该模型,有效提升主流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多样性和收敛性不佳的情况;最后,通过安全指标的阈值筛选确定安全布局,三维安全验证确保布局方案的安全性、多样性和经济性。2.基于混合现实的装配线布局人机交互方法。针对混合现实布局设计应用较少且人机交互不够直观灵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现实装配线布局的人机交互方法,为布局设计者提供直观便捷的辅助决策指导。视线跟踪和手势识别结合的方法进行目标选择,提升布局设计者单一手势选择的交互操作感和使用舒适性。针对传统布局需要实地布置,还需要不断的测试调整费时费力的问题,提出虚拟端和现实端数据驱动的装配线仿真方法。以数据驱动为载体,高保真度的完成装配线中各种设备间的信息交互,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布局设计的时效性。3.基于深度学习的装配件质量检测方法。针对传统图像识别需要人工特征提取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目标识别的装配质量检测的方法,有效保证装配件的装配质量和效果。应用Alex Net和Faster R-CNN叠加,实现不同种类装配件的自适应装配检测。针对人为疲劳导致的装配失误,质量检测可跟踪记录检测过程,从管理端、操作端可视化装配线的工艺流程、生产节拍等装配信息。4.混合现实装配检测中深度学习数据增强方法。针对混合现实中装配操作者佩戴Holo Lens移动头戴显示设备具有检测视角多自由度且受检测环境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现实装配检测中深度学习数据增强方法。首先,采用人为最佳数据增强策略的数据预处理方法生成增强数据集;再用改进的图像增强方法,解决图像增强后装配件的部分检测目标特征失真的情况。该方法能有效生成数据增强集,无需大量的人工样本标注,既能有效提升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又能提高装配检测的识别精度。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级项目,理论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面向大型复杂结构件的多机器人协同制造子系统和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车间管控技术之智能装配线的安全仿真子系统。本论文对装配线仿真与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其他文献
喂,小眼镜喊你读书啦!读什么书?当然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啊!唉,名著读起来好枯燥(kū zào)啊!这次,先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换种方式读名著,与《水浒传》来一场快乐相约。图话《水浒传》人物小档案:《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写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绿(lù)林好汉由被逼(b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cháo tíng)招安,
期刊
众所周知,整本书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当前学生阅读碎片化、浅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对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导读时应具备三种意识:由一本走向多本的类型意识;贴近学生需要进行导读,帮助学生走向深度阅读的生本意识;用声音、视觉、影视等媒介创设情境、解读作品意蕴的媒介意识。
学位
本文采用与观测结果具有相同形式的球状星团空间密度分布函数,在给定两种球状星团系统的初始质量谱(幂律的和对数高斯的)和两种球状星团系统的初始速度分布函数(爱丁顿速度分布函数和常数的速度弥散度)条件下,我们采用Monte Carlo的方法对球状星团系统的动力学演化进行讨论。本文考虑的动力学过程有四种,即:恒星蒸发、早期大质量恒星的演化、银河系核球和盘的冲击加热以及动力学磨擦。恒星蒸发对小质量球状星团的
学位
本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黑洞的量子统计熵; 第二部分是关于黑洞的正则量子化及其de Broglie-Bohm 解释; 第三部分是关于Quintessence 宇宙学; 第四部分是关于具有Tachyon 场的经典和量子虫洞。因此,全文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我们用t ’Hooft 的热气体方法研究了各类黑洞(静态、稳态; 低维、高维)的量子统计熵。具体研究了一般球对称黑洞缘于任意自旋量子场
学位
氢原子钟具有优良的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所以它在空间跟踪、导航、射电天文、守时及频率计量等方面均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使用高有载品质因数微波谐振腔,其振荡频率随腔的谐振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即所谓腔的“牵引”效应,这就是产生氢钟长期稳定度变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论文主要是对主动型氢钟现有的腔自动调谐(CAT,Cavity Auto Tuing)部分进行数字伺服控制以求提高原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两
本论文所研究的课题是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时频中心氢原子钟中的一个子课题,要求实现L波段低相噪、高频率稳定度和低成本的频率合成器。频率合成技术是电子系统实现高性能指标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现代通信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叙述的是采用锁相原理设计的频率合成器。首先介绍锁相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然后介绍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设计方法,主要介绍由电荷泵鉴相鉴频器和无源环路滤波器构成的锁相环频率合
卫星激光测距(SLR)技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现的精密空间测量技术,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单次测距精度已达到亚厘米级,科学应用广泛。目前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站单次测距精度已达到10~12mm。在夜间测量的基础上,经过近10 年的大量技术改进,成为国内第一套具备常规白天测距能力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但是白天测距比夜间观测要困难的多,成功率也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望远镜机架指向精度是制约白天测距能力的重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是重要的射电天文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深空探测器高精度测量手段。硬件相关处理机则是VLBI数据预处理的核心设备。随着以FPGA为开发平台的嵌入式系统的不断发展,用FPGA和嵌入式系统作为实现方式成为硬件相关处理机研究的一个方向。近年来,发展迅速的e-VLBI将采用数字基带转换器(DBBC)作为观测数据记录终端,并通过网络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价值是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也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传统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方法能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如何能被用户所理解则又是一个难点。而数据可视化能够把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特征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地、直观地了解数据中的信息,提高了人们对数据的认知和探索能力。在大数据时代,可视化不再局限于科学研究和企业应用领域,数据的交互可视分析和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