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阳城地区人地关系研究——以同治阳城县志为中心

来源 :包头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ife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阳城仍隶属于山西省泽州府,其基层行政管理制度为乡都里三级制,全县编为十一都,七十八里,根据每户人丁数之多寡而选定里甲长,他们在维护当地社会秩序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阳城地区是典型的多山之区,外部三面环山,境内更是蔓壑崇岩,其土地硗确,坡坂崎岖,常年干旱少雨,虽然河流众多,但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利设施颇少,稼穑之利民尤难。清末阳城地区的商业和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商人的外出和资金回流有利于增加当地的人口承载力。光绪初年的大荒灾导致阳城地区人口骤减,使清末阳城人均占有耕地数量上升,尽管如此,当时的人地关系依然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人口承载力低、流动性人口增加和生态坏境破坏等三个方面。通过对清末阳城人地关系的研究,有利于认识清末阳城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为阳城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陈康伯是南宋前期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身为宰执,在南宋初期的抗金斗争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成为朝廷不可或缺的一名重臣。陈康伯的家族为累世公卿,妻子何氏是北宋宰相何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