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上县山东梆子是山东汶上县人民长期流传下来的文化成果,是汶上县地区厚重文化精髓的积淀,同时也是有千年佛都之称的汶上地区文化繁荣的具体体现。明清时期,伴随商品经济的交流以及文化的互通而产生的山东梆子成为了汶上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通过对山东梆子在汶上地区的发展与保护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历史的本来状貌,保护以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山东梆子是汶上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它是指在明代时期流入到山东的山陕梆子受到当地方言、文化、民俗以及其它剧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唱腔。2006年,山东梆子成功申报为山东省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山东梆子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不仅曲牌多样,而且板式也非常丰富。它的唱腔雄浑、高亢,采用了本嗓与假腔共同结合的唱法,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山东地区人民豪爽、刚毅、粗犷的性格特点。山东梆子的角色行当齐全,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在山东梆子发展的过程中,精益求精的梨园人不断探索,完善山东梆子的音乐与表演,同时也涌现了很多经典剧目以及优秀的班社。但是如今由于受到现代多元文化艺术的冲击,汶上县山东梆子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一共分为三部分,绪论、主体正文以及结语。首先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当前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主体正文部分一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是分析汶上县山东梆子的产生环境以及发展过程。汶上县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悠久的人文历史为山东梆子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得山东梆子在汶上县焕发出勃勃生机。第二章是从音乐以及表演两个方面来分析汶上县山东梆子的艺术特征。本章从唱腔、版式、曲牌、伴奏乐器、行当以及表演特色等方面对汶上县山东梆子进行分析。第三章是介绍汶上县山东梆子的演出剧目、历史上的著名班社以及主要艺人。山东梆子在汶上县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有名的历史戏班以及优秀的艺人。他们在汶上县山东梆子的发展过程中被载入了光辉的史册。第四章是介绍汶上县山东梆子保护传承中心的实地调查成果,分析汶上地区山东梆子的发展现状,并且对于山东梆子在汶上地区的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汶上县山东梆子保护传承中心集研究与表演为一体,是目前汶上县最具专业性、生命力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组织。本章将结合汶上县山东梆子的发展现状对汶上县山东梆子的发展进行解读。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以及调查研究,力求全面展现汶上县山东梆子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同时,也对汶上县山东梆子保护传承中心的发展做了调查研究,针对目前汶上县山东梆子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笔者希望能够为汶上县山东梆子的长足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也热情盼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来研究汶上县山东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