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R雷达图像记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0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有VDR系统在记录雷达图像方面的不足,该文在研究了雷达图像特征以及具体应用环境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在VDR中记录雷达图像序列的无损压缩方案.既吸收了通用压缩算法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又结合具体应用特点,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方法,以解决在VDR中记录雷达图像所面临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该文首先总结了无损压缩算法的一般原理,并对常见的一些通用无损压缩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接着,该文深入到VDR这一特殊的应用领域,对雷达图像的特征及其存储特点进行研究,充分发掘其中各种形式的冗余.在确定了应用中的冗余分布后,该文首先提出了在VDR中记录雷达图像序列的总体算法框架,包括帧间编码、帧内编码和熵编码三个阶段,然后对各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帧间编码阶段,算法用过去帧对当前帧进行预测,并将基于像素域的镜头检测与P帧计数器的方法相结合,防止可能出现的误差传递问题;在帧内编码阶段,算法首先对当前像素进行线性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梯度方向的预测器.然后用基于上下文的方法对误差进行估计,并将误差估计反馈给预测器,得到二次预测值.最后将预测误差送入算术编码器进行熵编码.论文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任务;第二章介绍了无损压缩算法的一般原理,并对一些经典的无损压缩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该文的研究工作打好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及总体的压缩方案.第四章是该文的重点,详细讨论了压缩方案中各个环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关键技术.第五章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企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以文本形式存储的数据,如何从这些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挑战。文本挖掘概念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图像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数字图像和视频数据的海量性,使人们一直热衷于数字编码技术的研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以三大经典编码算法为基础的第一代编
本文着重讨论数据仓库技术,包括数据仓库的发展过程,组成部分、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法.并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在银行企业进行了应用,并在〈信贷风险
近年来,嵌入式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因具有体积小、专用性强、可行性高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化也成为时代的需求.该文介绍了基于知
RFID技术是一种阅读器和标签之间双向数据传输的技术,利用无线电信号对物品进行识别和交换数据。它具有非接触、读取距离长、读取速度快、适于恶劣环境等优点,因此,RFID应用
随着人们对移动性、便携性需求的增加,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逐渐发展起来.无线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进行通信和信息获取,并在移动中保持
安全存储系统为存储的数据提供保密性和完整性,防止对数据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同时也为授权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文件共享机制,它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公共远程存储等领
六十年代的软件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起初,人们把软件设计的重点放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上,随着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整个系统的结构和规格说明
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自动抄表系统得以广泛应用,各类相关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新产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的自动抄表系统一般分为两层结构:上层(管理中心与集中
面向对象技术在模块化一般的应用逻辑上做得很好,但无法封装象日志,安全,内存管理,异常处理等这样的系统级的关注点。这些关注点经常横切系统的核心应用逻辑(core logic),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