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泥中毒性组分初筛技术的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对危险废物含油污泥进行了定性分析,初步筛分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毒性物质。并对毒性物质的前处理及多组分检测技术展开了研究。围绕上述研究内容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技术对含油污泥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油污泥中挥发性物质多是苯系物与饱和烃物质,其他有机物毒性物质主要为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等多环芳烃物质。经XRF检测,样品中存在的金属类元素较多。不同种类的含油污泥中主要存在Cr、Cd、Pb、V等金属元素。(2)以含油污泥中主要的16种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进行了GC-MS定性、定量分析,并比较了用超声提取、索式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三种提取手段提取含油污泥中多环芳烃的效果。其中,超声提取法提取各目标物的回收率为52.80%~149.66%。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时,各目标物的回收率为57.64%~134.12%,16种多环芳烃的整体提取效果较好,但是上述方法使用有机溶剂较多,提取时间长。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时,各目标物质的回收率在48.18%~113.28%。该法易于操作,通过调节萃取温度及压力可达到较好的萃取效果,溶剂使用较少,但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价格昂贵,且只能单个样品进行提取,不能满足大量样品批量操作。(3)以前期对含油污泥毒性物质的初筛分析为基础,确定了13种苯系物,分别是苯、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乙基苯、苯乙烯、1,2,4-三甲基苯、4-乙基甲苯、氯苯、1,2,4-三氯苯、1,2,4,5-四甲基苯,建立了HS-GC-MS同时测定含油污泥中13种苯系物的方法。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2,检测限为0.009μg/L~0.222μg/L(S/N=3),RSD≤12.74%,加标回收率范围在73.02%~103.39%。该方法具有进样操作简便,无需繁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方法应用于含油污泥样品中苯系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较为满意。(4)基于含油污泥中毒性物质的初筛结果,建立了ICP-AES测定含油污泥中13种金属元素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法得到的含油污泥样品中的银、砷、铅的总量要小于微波消解方法,其他金属元素无显著性差异。溶解法消解样品测试结果RSD≤3.87%,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的测试结果RSD≤3.84%,两种方法精密度良好。溶解法的加标回收率在77.48%~116.65%之间,微波消解法的王水-双氧水酸体系加标回收率在73.80%~113.86%,王水-氢氟酸-双氧水酸体系的加标回收率在83.88%~104.99%。
其他文献
加强自动化网络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其情报职能,实现其自身价值的迫切需要.
TiO2光催化水处理技术因其光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性强、设备投入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该技术还存在太阳光利用率低和光量子效率低两大瓶颈问题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舒必利浓度,并研究其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固相萃取HPLC法,以甲氧氯瞢胺为内标,乙腈:5nun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5:5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λe
溶解有机物(DOM)是水体环境中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长江是中国最长的一条河流,长江口的水文环境相对复杂,本论文对冬季长江口DOM进行了综合研究,为更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