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家族——从远古巴国走来,大山连绵的天然蔽遮下,自主自治在独立的环境生态下度过漫漫数千年,有语言无文字,歌以传情,以歌代书形成了其内涵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纯朴古拙的民间音乐。尤其是龙山县南部土家族土语民歌其实就反映了土家族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特征。本文内容共分四章,第一章笔者陈述了龙山县土家族民歌的产生的人文、历史背景、地理与生态环境;第二章从音乐和文化的本体出发,论述了龙山县土家最主要民歌类型,比较分析了各自的音乐特色和音乐风格;第三章主要从民族声乐艺术的视角展开,对各种土家民歌演唱方法、形式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其具有鲜明地域性的、民族性的演唱技巧进行比较探讨、理性分析;最后一章则以声乐工作者身份,针对目前土家族民歌濒危的现状,针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发展继承弘扬的问题,结合笔者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倡议和建议。笔者从三个视角(文化、音乐、演唱)对龙山县土家族大量的音像、文本和采风到的民歌素材进行分类解析归类研究,笔者认为:从文化上讲:龙山不仅有着悠久有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千百年来龙山土家族民歌在不断地锤炼、发展过程中,融合南方音乐风格与北方音乐风格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特的音乐文化风格。从音乐上讲:土家族土语民歌隶属五声音阶体系,偏音极少,多为四音列和四音列。偶尔用于装饰性音;旋法特征是采用“框内旋法”——最典型的是以级进进行为主的,“四度音调”的框架内运动,形成以级进为主的待征;节拍重视偶数拍子节奏强调均匀性;结构多为四句体。从演唱上讲:劳动歌粗犷豪迈、坚定有力、鼓舞劳作;生活歌情感强烈、语言直白、爱憎分明;山歌激越豪放、悠扬婉转、悦耳动听;风俗歌神秘唱法、神秘意境;知识歌唱法简洁、内涵丰富。从唱腔上讲,土家族直腔、哭腔为主,摇音、顿音、倚音、波音均具。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歌唱者只有对其特殊的发声法:哭腔唱法、颤音摇音唱法、甩腔唱法、游离音唱法和土家族的语言方式、文化表达方式进行深入实地采风,向民间老艺人、歌手学习并在生活中体验、领悟其独特的民族情感,才能真正演绎出具有纯正土家民族风格的民间音乐,进而让我国璀璨的、濒危的、古老的土家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更鲜活的保存、成长起来,香泽于世界民族文化的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