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美国次贷市场坍塌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手段匮乏、融资渠道艰难的现状,又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害,融资雪上加霜。论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简要说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向读者介绍中小企业的界定方法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地位,阐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和与融资相关的法律制度。本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融资困难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中小企业继续发展的瓶颈。在本章的最后部分,介绍了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融资担保制度、信用担保制度、我国银行的政策和民间融资制度。第二章主要介绍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复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给我国的经济和贸易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害。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经营成本增加,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增大的同时,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渠道却极度恶化。通过本章的分析可以发现,原本实力不强,信用欠佳的中小企业,经过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洗礼后,融资路径再度恶化。商业银行更加“惜贷”,民间借贷逐步萎缩,中小企业的信用指数再度下降。这无疑增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第三章介绍危机后我国政府推行的相关举措,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然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一个历史问题,不是一朝一日可以根除的,本章根据危机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变化,结合我国的相关融资制度,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深化融资担保制度、明确细化民间融资的合法地位,建立商业银行贷款激励制度等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