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以异丙肾诱发心肌缺血大鼠为模型,观察循经取穴对大鼠心肌组织蛋白激酶PKC、PKG蛋白表达与氯离子(CL-)通道CFTR、CLCa1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机制,为针刺治疗心肌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SPF级SD大鼠70只,健康雄性,随机选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其余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15只)、内关穴组(15只)、列缺穴组(15只)、非经非穴组(15只),分笼饲养,常规饮食。除正常组外,其余四组均采用多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方法复制成心肌缺血模型。内关穴组、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分别电针双侧内关穴、列缺穴、非经非穴,每天治疗一次,每次20分钟,持续一周。针刺一周后,采用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软件对各组大鼠心电图进行检测,以mV数作为指标进行记数比较。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氯离子通道蛋白激酶PKC、PKG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Real time-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氯离子通道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CLCa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列缺组和非经非穴组心肌细胞的心电图有改变,但测量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则有明显改善,测量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列缺穴组及非经非穴组大鼠心肌蛋白激酶PKG、PKC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大鼠心肌蛋白激酶PKG、PKC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列缺穴组、非经非穴组大鼠心肌组织中氯离子通道CFTR、CLCa1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大鼠心肌组织中氯离子通道CFTR、CLCa1基因表达显著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针刺内关穴能有效的抑制异丙肾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改变。2.针刺内关穴可以升高心肌蛋白激酶PKG、PKC蛋白表达量,对心肌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针刺内关穴可以调节氯离子通道CFTR、CLCa1基因表达的含量,从而调节心肌组织氯离子通道,这可能是减轻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4.针刺内关穴防治心肌缺血具有循经特异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