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结构判别及其通勤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单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带来的负外部效应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管理者尝试从城市空间规划层面引导交通出行模式的转型,调节供需关系,缓解交通问题。中心结构识别是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步骤,但目前对其结构的识别在分析方法与数据应用等方面仍然受限。另外,为了制定更加有效的通勤效率优化措施,也有必要对不同中心结构城市下的通勤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百度位置数据挖掘出的通勤数据,基于网格的密度聚类识别出我国35个主要城市的中心布局,并根据五种通勤模式指标对城市中心结构进行判别,最后对各中心结构下影响通勤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网格密度聚类的城市中心布局识别。通过数据预处理得到基于百度位置信息的通勤数据。基于网格模型和中心能级测度指标建立改进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密度聚类方法,结合各城市主次中心的规划设计,实现对35个城市中心布局的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2)基于五种通勤模式的城市中心结构判别。建立了最大无序模式、单中心模式、均衡多中心模式、约束扩散模式、非均衡多中心模式五种通勤模式的假设模型,提出了各通勤模式下的通勤距离分布及职住分配定量指标对35个城市的中心结构进行判别。判别结果发现当前中国大部分城市为非均衡多中心结构,表现为次中心发展尚不成熟,次中心的独立性较低;其次是以拉萨市为典型案例的单中心结构,主中心就业占比超过60%;而少部分表现出如深圳市的均衡多中心结构;最大无序结构不能描述当前35个城市的中心结构。判别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者进行宏观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3)不同城市中心结构的通勤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从社会经济、空间结构以及交通设施三个维度来选取通勤时耗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在各中心结构下对通勤时耗的相关变量做多元回归,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后,更加准确的验证每种因素对城市通勤时耗的影响关系。分析结果发现对于任一种结构的城市,城市规模是对通勤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非均衡多中心结构和单中心结构下,保持职住平衡也是提高通勤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应根据城市自身的经济条件、城市规模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选择其适宜的中心结构发展模式。本文采用海量通勤数据对我国35个主要城市进行城市中心结构的研究,从空间结构和交通组织耦合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不同中心结构下城市的通勤效率优化策略,对我国大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地下结构抗震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常规的地下结构在简单地震环境下的抗震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以往的研究很少考虑复杂的地震环境例如复杂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对处于纵向不均匀地层中的地铁车站抗震问题的研究还很少。对于考虑地层纵向不均匀性的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抗震设计方法的确定,由于纵向不均匀地层各断面土层性质存在差异性,无法简化为二维横断面进行抗震计算,并且经典的三维动力时程
云南是连接我国和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地区,当地部分修建在含有泥炭土层地基上的铁路、公路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地基沉降量大、沉降时间长的工程现象。泥炭土的不良工程性质严重影响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泥炭土的固结特性开展了不少研究,但是由于泥炭土成分复杂,其固结特性受有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泥炭土固结的机理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本文依托国
铁路集装箱运输具有高效便捷、节约经济、安全可靠等特点,是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加速其发展是充分发挥铁路优势的重要举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关键节点,它的运营组织效率会直接影响到达、发送或中转集装箱的准点率,进而影响整个集装箱运输过程。主堆场和轨道门吊作为中心站的主要堆存资源和装卸设备资源,它们的利用效率会直接影响中心站生产运营效率。基于此,本文以中心站内的主堆场和轨道门吊为研究
目前,动车组多采用单相交流电供电,通过单相四象限变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电网向整流器输出的瞬时功率中会包含稳态的直流功率和二次脉动功率,从而使得中间直流环节会产生二次脉动功率,该二次脉动会影响后级变流器的控制性能。高速列车一般在直流侧并联LC二次谐振电路为二次功率提供回路,或者加大直流侧支撑电容的容量以减小二次脉动,但这样会使得机车整体功率密度下降,体积重量增大,不利于轻量化设计。同时LC谐振
测试数据的自动生成是为了解决人工测试容易出错、耗时且费力的问题。现在常见的测试方法是选取有代表性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这种选取规则就是覆盖准则。路径覆盖是软件测试中最强的覆盖准则,而为了做到路径覆盖,测试人员需要事先知道待覆盖的目标路径。在随机生成测试数据后,需要判断这条测试数据经过的路径是否就是目标路径。判断的方法需要衡量路径之间的相似度,然后通过智能算法去迭代,不断优化测试数据,直到覆盖目标路径
斜拉索在风和交通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振动,拉索疲劳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对其进行疲劳寿命和可靠度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沪苏通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对风和交通车辆联合作用下斜拉索的疲劳损伤进行了数值计算,并评估其疲劳寿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斜拉索的风致疲劳、车致疲劳以及风车共同作用导致疲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2)建立了随机风荷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扩张以及运营管理的不断优化,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出行中占比越来越高,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发挥着引导和支撑作用。一旦轨道交通发生突发事件造成运营中断,线网连通性遭到破坏,部分乘客的既有出行计划被打断,由此引发大量乘客滞留现象,对轨道交通运营及乘客自身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轨道交通突发中断后必须尽快疏散滞留乘客,确保受影响乘客可以安全及时地恢复出行。应急公交接驳是轨
随着铁路货运能力的不断提高,货车运行安全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制动系统作为铁路货车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列车正常运行尤为关键。由于制动系统机械结构较为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导致制动故障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准确、高效的实现制动系统故障诊断是当前铁路货车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铁路货车制动系统开展故障诊断研究,通过分析货车实际线路运行过程中制动系统的常见故障模式,提出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货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方
高温超导电缆的失超检测系统对于电缆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传统的电压测量方法容易受到高压大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而且无法实现沿电缆长度的连续分布式测量。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采用温度检测方法可实现空间温度场的连续测量,因此可以将光纤测温技术应用于高温超导电缆的失超检测。本文针对高温超导电缆的失超检测要求,研究光纤测温技术在低温下的温度传感性能和实际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不同涂覆层传感
地铁的高速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但地铁产生的振动给线路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样也无法忽视。在地铁线路的规划与设计中,受到城市地形、建筑物空间布局、客流等因素的限制,需要设计很多的曲线线路,而曲线线路又是环境振动病害发生的高频路段。与直线线路相比,曲线线路的环境振动响应也更加复杂。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曲线地段的车辆-轨道耦合振动动力学模型和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隧道-地层-建筑物有限元模型,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