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量化指标微血管密度、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和非小细胞肺癌灌注参数血容量、通透性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淋巴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相关性,探讨MSCT灌注成像方法对判断肺癌的侵袭力,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40例,术前均行128层螺旋CT灌注扫描,并分别观测灌注图及灌注参数BV和PMB。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完整,并且术前未进行治疗;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淋巴管密度(LVD)的表达情况,将其分别设为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LVD、MVD免疫组化表达结果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肺癌灌注参数BV与PMB分别与VEGF、VEGF-C、LVD、MVD免疫组化表达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MSCT灌注图像及灌注参数。1、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D34呈现异质性表达,且有淋巴结转移组的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D2-40呈现异质性表达,且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3、非小细胞肺癌灌注参数BV与MVD、VEGF表达结果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4、0.714 (P<0.01);PMB与MVD、VEGF表达结果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4、0.716(P<0.01);BV与LVD、VEGF-C表达结果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2、0.286(P=0.067,P=0.073);PMB与LVD、VEGF-C表达结果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7、0.667(P<0.01)。结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MSCT灌注成像参数BV与VEGF、MVD表达相关,PMB与VEGF、MVD、VEGF-C及LVD表达相关,高灌注反映了肿瘤血管生成和微循环管腔高渗透及低成熟的生物学信息,对判断肺癌的侵袭力、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