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特里》是科马克·麦卡锡的第4部南方小说,作品是以田纳西州河为背景,描写了独特的河流地理景观,并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态层面的危机。小说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下,田纳西州不再是传统南方的浪漫乡村场所,而是被工业、城市化所破坏的荒野世界。小说中的荒野并非指的是“原始自然”的纯净世界,而是与都市化紧密相关的城市荒野,它在地理上景观上是荒芜暴力的,在人类文明中则是麻木沉沦的。荒野的地景与人类是对美国南方城市荒野的投射,也是麦卡锡对原有南方城市田园生活的解构。在荒野的城市空间里,作者表达了对城市化过程中自然被无情破坏的批判以及对人们生存境况的担忧。 本文首次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小说中的城市荒野,这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文化地理学认为人类的社会活动与地理景观息息相关,它不仅研究人类的文化活动,也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本文主要借助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分析小说城市化背景下,麦卡锡对于南方城市的地景解构,主要以小说的设置背景—田纳西河为线索,探索河流地景的变化以及围绕河流生存主要人物在城市空间的生存境况,从而指出麦卡锡笔下的南方“地景”不再是浪漫场所,而是资本与权力建构下的自然与人类的荒野。 论文除引言和结语部分外还有三章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着重探讨美国工业化背景下,传统南方城市由传统恬静的田园文化被工业文明蚕食,生产方式的变化无情地改变着田纳西河的“地景”,它既象征着人类生命的摇篮同时又是死亡的坟墓;第二部分聚焦小说中主要人物—萨特里,哈罗盖特和旺达在田纳西河流域的生存境况,分析他们在城市空间中的流浪与挣扎,并指出在城市荒野中,不仅是自然的沦陷,人们家庭观念与生活方式也都出现了断裂,遭到了巨大的威胁;第三部分从分析美国南方都市荒野对于南方神话的“解构”,从而探讨小说中田纳西河地景的荒野及小说人物荒野生存的原因,并且总结出在资本和权力建构下的麦卡锡小说中的都市荒野是对美国南方城市浪漫神话的解构,从而建构了麦卡锡特有的南方“地景”。 本文最后以南方都市荒野为切入点,探讨了《萨特里》小说与麦卡锡其他文学作品的联系,指出《萨特里》是麦卡锡文学创作的重要转型之作,也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