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透视出的他者世界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lhxd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分析的文本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虽然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已出版,然而它的内涵与先锋意识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个黑人女孩的悲惨经历控诉了白人的文化殖民罪行。白人男性视角下建构的审美观作为白人文化的外在体现,而基督教则作为白人文化的内在基石,成为精神上迫害黑人的两个重要手段,也是这部小说所要批判的内容。本篇论文将主要采用后殖民理论视角,着重探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文化殖民现象,分析主流霸权文化如何通过正统教育和大众传媒等途径对黑人进行精神洗脑,造成黑人的自我憎恨,自我否定心理及由此而来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同时,通过解构主义的理论分析,探讨小说中的碎片与断裂意象,将作者重构黑人历史的意图加以阐明。作者作为主流文化下的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在控诉美国社会中的内部文化殖民现象的同时,作家本人的身份也具有了后殖民研究的可能性。因此,在论文的总结部分,我将就作者本人的身份探讨一下后殖民状态下的黑人书写,研究西方注视下的少数族裔写作,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介绍了柔性压辊拉形机的原理,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柔性压辊拉形机拉形过程的数值模拟,设计了3种加载方案并对3种方案的模拟结果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成形中压
电子媒介技术的更新换代,使文学走向了当代完全多元互动的媒介时代。这个时代里精英文化被消解,大众文化快速蔓延,传统文学的优越性和崇高感丧失,媒介文学成为一种工具性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