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分析的文本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虽然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已出版,然而它的内涵与先锋意识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个黑人女孩的悲惨经历控诉了白人的文化殖民罪行。白人男性视角下建构的审美观作为白人文化的外在体现,而基督教则作为白人文化的内在基石,成为精神上迫害黑人的两个重要手段,也是这部小说所要批判的内容。本篇论文将主要采用后殖民理论视角,着重探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文化殖民现象,分析主流霸权文化如何通过正统教育和大众传媒等途径对黑人进行精神洗脑,造成黑人的自我憎恨,自我否定心理及由此而来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同时,通过解构主义的理论分析,探讨小说中的碎片与断裂意象,将作者重构黑人历史的意图加以阐明。作者作为主流文化下的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在控诉美国社会中的内部文化殖民现象的同时,作家本人的身份也具有了后殖民研究的可能性。因此,在论文的总结部分,我将就作者本人的身份探讨一下后殖民状态下的黑人书写,研究西方注视下的少数族裔写作,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