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关系到人民的生计,民生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安康、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旺发达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十六大是中国进入新世纪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了一个必须更加重视民生问题并且妥善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时期。结合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大多数的国情,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农村民生,对关系农村民生的各个方面因素在宏观战略以及政策研究上不断探索,在解决农民收入、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方面着力创新制度并加强机制建设,农村民生问题得到了切实的解决,为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农村民生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致力于研究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探索,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集中阐述了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以及本文基本框架,从而确保对文章整体架构和写作思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第二章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理论渊源主要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民生的基本思想,这些基本思想为新时期我国农村民生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向性指导。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时代背景主要指的是在新时期国际上全球化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以及我党的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等多方面背景和条件,都指向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章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宏观战略和具体政策。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针对农村民生问题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宏观战略,并对农村民生提出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等具体政策。第四章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重要意义和经验启示。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探索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给予持续动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农民主体力量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