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20世纪初非裔美国文学中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坚力量。她的一生饱受非议,直到女权运动高涨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术界出现了“赫斯顿复兴”,她的作品成为美国文学、黑人文学和女性文学的经典,她本人也被尊奉为现代“黑人女性文学之母”。20世纪许多著名黑人女作家,如托尼·莫里森、爱丽斯·沃克等都深受其影响。出版于1937年的长篇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赫斯顿的代表作。作为黑人文学史上第一部展示黑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作品,这部小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今,这部小说不仅是黑人文学的经典,更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这部小说,如叙事学、女性主义、种族文化、黑人民俗等。主体性思想源于古希腊哲学。从笛卡尔到德意志古典哲学,主体性思想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体性的实质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现代修正,是在新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主体性。本文旨在结合主体性哲学中的受动性,能动性和主体间性三个方面对《他们眼望上苍》展开研究,以女主人公珍妮为例来探索黑人女性主体性建构的过程。第一章引言介绍了赫斯顿的生平,作品,国内外对赫斯顿及其作品《他们眼望上苍》的研究现状,对作为文章理论基础的主体性哲学作了初步梳理,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意义。第二章揭示了作为主体的黑人女性所呈现的受动性。奴隶制时期所遭受的迫害,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的侵蚀以及父权社会的压制造成了黑人女性精神世界的空虚和扭曲,使得她们无法实现其主体性,沦为主体世界里的客体。第三章分析了黑人女性为实现其主体性所展示出的能动性。珍妮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其后续抗争奠定了基础,在三次婚姻中她都勇敢地为自己发声,同奴隶制残余的旧观念以及父权制作斗争,最终赢得了自由,实现了自身的主体性。第四章从主体的独立和主体的共在剖析了黑人女性主体间性思想的形成。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成功标志着珍妮已经成长为独立成熟的黑人女性,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以及对黑人社区的依赖则表明了珍妮乐于与他人交往,展示真我,享受当下。最后一章结语指出《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超前于时代的小说。在抗议文学盛行的年代,赫斯顿却能够着眼于黑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并讲述黑人新女性的成长经历,显得十分难能可贵。她对珍妮这一新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其对黑人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同时为广大黑人女性的主体性建构提供了一个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