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效能感系统、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视角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U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领域自我效能感,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主要作用途径有:(1)直接影响,(2)通过具体自我效能感(例如,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业情绪作为日常情绪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效能感系统和具体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如何?本研究采用横断和追踪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两研究中涉及的被试相同。  研究一: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1293名中学生为被试,并对其中的531名进行追踪,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交叉滞后模型的方法,考察了效能感系统(情绪调节效能感和学业效能感)、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两两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学业效能感和学业情绪在情绪调节效能感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高兴和无助学业情绪在效能感系统和心理健康中,均有使内化问题增加的风险,但影响途径不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学业效能感和无助是内化问题和生活满意度的前因变量,且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无助分别与内化问题相互作用。  研究二: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1293名中学生为被试,并对其中的531名进行追踪,探讨以生活满意度和内化问题(焦虑/抑郁)为划分标准的单一指标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单一指标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成立,完全心理健康组在效能感系统和学业情绪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其它各组;完全心理健康组的稳定性最好,有症状但满足组的稳定性最差;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学业情绪是心理健康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累积生态风险是指个体生存环境中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及社区等多种背景下存在的能够导致个体消极结果产生频率增加的风险因素。青少年正处于特殊时期,极易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
“第二性”的历史遭遇是全世界女性共同的命运。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和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女性更是经历了难以想象的长期受压迫、受屈辱、受摧残的悲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