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兴起于上世纪的美国,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从2004年探讨试点开始,大致经历了试点阶段、暂停阶段和恢复再发展阶段三个过程。2011年底再次恢复发行后,ABS逐渐迎来高速发展期,至目前为止国内资产支持证券存量已接近八千亿。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广受青睐,是因为其具有其他传统融资方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首先,ABS能够帮助融资者把流动性较低的存量资产转化为流动性极高的现金,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和资金周转效率,也就是说ABS具有盘活存量资本的作用;其次,由于有基础资产构成的资产池作为底层支撑,ABS的还款来源和还款准时性相对更有保障,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此外,ABS作为一种表外融资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发行公司的财务结构,优化企业资产负债表。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市场上所积累的交易数据也为我们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对目前学术界有关资产证券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就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本文认为资产证券化能够带来短期财富效应,但又由于资产证券化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借贷关系,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所以资产证券化的短期财富效应必须通过实证进行论证。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各类证券财富效应的研究方案,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结合FF三因子模型,以事件窗期间超额收益等为指标对中国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的短期财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在研究资产证券化总体的短期财富效应的同时还就监管的不同、基础资产的不同和发行人体量的不同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更深入地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操作总体上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正的短期财富效应;企业ABS的短期财富效应比信贷ABS更显著;不同基础资产类型ABS的短期财富效应有着明显区别;体量小的上市公司发行ABS的短期财富效应比体量大的更显著且财富效应显著为正;四大银行与中小型银行的ABS短期财富效应均不显著且无明显区别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