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番茄抗青枯病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eason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紫外诱变技术获得青枯无致病力菌株,对其致病性及在番茄体内定殖、诱导抗病性、诱导寄主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对该菌产生的抑菌物质对青枯菌的抑制活性等进行较为系统测定;同时,通过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对青枯无致病力菌株的诱导效果进行了比较,取得如下结果: 1.在番茄植株上采用针刺接种法,依据推迟发病天数、20d后的病株率、病情指数及对青枯致病菌拮抗作用等测定,筛选获得2株对青枯病具有较好诱导抗性的菌株ATm044和Asp061。对筛选的无致病力菌株进行诱抗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Tm044和Asp061处理后分别较对照平均推迟9.3d和7.7d发病,20d后的病株率分别为57.8%和66.7%,其20d后的诱抗效果分别为59.1%、53.6%。 2.筛选的无致病力菌株不能对番茄恢复致病力,但能在番茄植株上定殖。用茎部注射和伤根接种法,将筛选的菌株在离体和番茄植株上5代继代培养后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均不能使番茄致病,表明所筛选的无致病力菌株在室内和田间均不能对番茄恢复致病力。同时对无致病力菌株在番茄植株茎上和根部定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可在番茄体内定殖并繁殖,在接种后15d后仍能回收到一定量的菌株。 3.筛选菌株诱导处理番茄后,抗病相关的酶活性、总酚、木质素含量、病程相关蛋白量均增加。无致病力菌株接种番茄后,进行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表明均能诱导番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增加。3种酶中,以PAL表现最为敏感;总酚物质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叶片内木质素积累速度加快,其总含量也逐渐增多,病程相关蛋白(PRP)的量也显著增加。表明无致病力青枯菌在寄主体内激活了植物本身的抗病代谢过程。 4.菌株处理番茄后,可诱导产生对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物质。诱导菌福挫水林人学硕1/X位论文2株接种番茄后,通过提取叶片组织粗提物进行体外和体内测定,结果表明,无致病力菌株 ATm044和 AsP061可在接种[l-卜i内诱导产生抑菌物质,此抑菌物质在枪株体外和体内均对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5.采用针刺接种、移栽浸根、土壤灌注和喷雾接种等方法对诱导茵株的最佳施用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针刺接种和移栽浸根效果较好,20d后的防效分别达49.7%和52.6%,以喷雾接种效果最差,20d后的病株率达 10()%,基本无防治效果。利用最佳施用方法的移栽浸根进行盆栽和厂川jJ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经 ATm044和 Asn061处理后,分别较对照推迟gd和 7d发病,20d后的病株率分别为 43.3%一61.7%和46.6%一67.8%,盆栽试验防效达 56.7%和 53.4%,显示出一定的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3月6日早7时50分,潍坊钧瀚国际大酒店员工张传春来到潍坊智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两次消毒、体温测量,穿戴好防护服后,开始了一天的“共享员工”工作.据了解,为解决部分企
期刊
为爱找方法  我有问题,我有一个问题,我有许多问题……  有问题?与其纠结,不如来问他。  请把困扰你的问题写成2000字以内的信,寄给本刊特邀“知心哥哥”——夏烈老师;而他愿做一名“信使”,邀请一位合适的“神秘答主”,来与你笔上对谈,一起“为爱找方法”。  请将信件寄往“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中学生天地杂志社”,收信人注明“夏烈老师”;或通过电子邮件發送给责任编辑(邮箱就在本页底)  “为
期刊
期刊
狭叶十大功劳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和观赏性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前期试验中发现十大功劳提取物对黄单胞杆菌属植物病原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针对其用于防治相关植物病害
期刊
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属杂食性昆虫,寄主范围广,具有群集性、夜出性和暴食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国甘蓝、棉花、烟草等作物上的危害日益加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逐年增
该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设计合成了1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E)-O-烃基-α-氧代环十二酮肟系列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证.通过化学合成仅得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