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U对PTT的改性及共混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各项性能优异,不仅有着优异的抗污能力,而且织物弹性较好,质地柔软,其应用范围广泛,主要在服装、地毯等领域,目前由于其生产原料丙二醇可以通过生物法来大量生产,因此对PTT的研究逐渐多起来。本文采用热塑性弹性体(TPU)对PTT进行共混改性,主要研究PTT/TPU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流变性以及共混纤维的制备和结构性能研究。首先用溶解度参数法,聚合物焓变法,比浓粘度法以及粘度法对聚合物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理论预测,结果表明聚合物体系两相间是部分相容的;采用DSC,FTIR,UV,SEM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DSC结果表明聚合物体系只有一个比较明显的Tg峰;FTIR分析采用表面反射的方式,曲线中未出现TPU的特征峰,从侧面显示PTT/TPU聚合物体系是部分相容的;UV曲线表明共混膜的透光性均小于PTT膜,且当TPU含量继续增加时,共混膜的透光性提高了,表明TPU与PTT相容性增强;SEM显示当PTT/TPU聚合物体系中TPU比重变大时,断面处颗粒状物减少,逐渐以絮状形式为主存在于PTT连续相中,聚合物体系相容性变好。其次,研究了PTT、TPU以及PTT/TPU聚合物体系的流变性能以及流变试样的聚集态。研究表明,PTT、TPU和PTT/TPU聚合物流体均为假塑性流体。PTT与TPU相比较,其非牛顿指数高,说明PTT非牛顿性更弱一些,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不如TPU;在同一剪切速率下,PTT的表观粘流活化能明显高于TPU,表明PTT对于温度的敏感程度更大。随着体系中TPU比重变大,聚合物体系的非牛顿指数越来越小,表明聚合物流体对剪切速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聚合物体系的粘流活化能也是越来越小,表明聚合物体系对于温度的敏感性减弱,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剪切速率和温度;通过对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分析,可知当TPU在体系中比重不断变大时聚合物体系的弹性模量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所以TPU的加入对聚合物体系有一定程度的增韧作用。最后,采取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PTT纤维以及各配比的共混纤维,对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当拉伸倍数不断变大时PTT纤维的弹性模量略微降低,另外经过热拉伸后的PTT纤维出现了明显屈服点,断裂伸长率也是不断变大的;当体系中TPU比重不断变大时聚合物体系的弹性模量减小,断裂伸长率则是不断变大的,断裂强度下降,共混材料变得更加软而韧;对纤维进行热分析,在PTT/TPU共混纤维中,随TPU含量的增加,结晶度减小,结晶完善程度降低,这是因为TPU的加入破坏了分子链的规整性,使得分子间作用力降低;对热拉伸后纤维的DSC分析可知,当体系中TPU的比重不断变大时,结晶度降低。热拉伸纤维相对于初生纤维,结晶度增大,这主要是拉伸造成纤维中分子链段和晶体取向诱导结晶的结果。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世界核桃主产国的核桃生产概况和近年来我国核桃产业开发的总体情况,在纵观国内外核桃生产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陇南市的核桃生产实际,提出了该市核桃产业的
象征是象征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关于象征的分类 ,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本文从功能的角度进行分类 ,主要根据中国各民族的资料 ,把象征分为统合性象征、表达性象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板栗产业及世界栗属植物的生产、贸易和竞争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中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发展组织(FAO)的有关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了世界栗属植
投资连结保险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已近10年,期间波澜不断,"退保风波"不断。这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风险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对投资连结保险的认知程度不够
<正>语文教育家黎锦熙说:"日札优于作文。"黎先生认为在培养写作能力方面,"日札"的效能大于作文。这一观念与叶圣陶先生相似,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指出:"为培养写
据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方蔚透露,截至2012年7月底,中国企业已在13个国家开工建设了16个合作区。这些合作区迈过起步期,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其中9个已通过中国商
在投资领域中,高收益是与高风险并存的。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迅速,中小型投资公司也越来越多,但在风险企业价值评估方面尚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和方法,有些评估方法并不能
旅游服务贸易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国民收入有重要作用。山西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山西的旅游服务贸易存在资源开发程度低、宣传力度不够、
企业并购支付方式是企业并购过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经济、政治、法律等影响着企业的并购支付方式,同时企业控制权、管理层持股、财务状况、信息不对称和成长能力等也
人才流失是人才流动态势中"进"与"出"失衡的特定现象。人才的流失意味着自己培养且需要的人才不能继续为本单位服务,特别是高质量人才的流失,对医院技术建设会产生严重的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