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研究——基于分工理论的视角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321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企业项目管理(EPM)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在联系战略与项目、管理众多项目上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现有的项目管理理论一方面强调如何针对单一与多项目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强调项目管理的绩效与规范化,即如何达到项目管理成熟度。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问题:企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是什么?也即是说需要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来支持企业项目管理? 本论文旨在探索与回答企业项目管理这一基本问题——组织结构的内在机制与构建。无论是管理学还是经济学均不能很好地回答企业组织的来源与变迁问题。本文从分工与协作的角度对企业的来源与变迁进行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解释,指出企业发展的历史是企业围绕效力与效率而不断进行分工与协作的演变过程,组织结构实质是分工与协作的体现形式。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项目与作业的内在联系进行再认识,对企业项目管理的内在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战略、项目与运营三者的有机整合是EPM有效运行的基础,并对非正式项目管理进行了阐述。最后,笔者构建了适于企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以期对企业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所贡献。
其他文献
港口作为水陆运输的连接点,不仅在交通运输网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而充足的社会保障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基础,因此,确立合理的社会保障筹资形式是构建一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核心问题。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期在“现收现付制”的模式下选择了
长期以来,煤炭工业在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单向线性生产模式导致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并带来诸多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干预甚至主导下,我国40多个煤炭城市纷纷采取建设循环经济园区等方式构建煤炭城市产业生态系统(CCIES)。然而从实践效果来看,在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得到快速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其资源的
股票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是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仍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动量效应现象是一种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