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碳钢的相变工艺及其组织性能的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工程钢构件和机器制造结构钢件除要求强度超过1000MPa以上外,还要求有很好的塑韧性。将钢淬火可使其强度达到要求,但塑韧性略显不足。采用合金化手段能在提高钢的强度同时,可保证良好的塑韧性,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将碳钢进行高强度高韧性相变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降低生产成本角度出发,以普通三种常规碳钢为对象,研究其相变规律,并利用光学金相、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观察,以及拉伸、弯曲等试验方法,分析了相变后三种碳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并对其组织与性能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使低碳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000MPa以上,并具有相当的塑韧性。 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后再经过冷轧形变,其组织为严重变形的饼状铁素体和条带状珠光体,其在奥氏体化过程中相变形核率极高,因而奥氏体化完成后的晶粒度很小,使得随后的冷却转变的组织都比较细小;三种试验钢奥氏体化在350℃、400℃和450℃等温淬火,过冷奥氏体在350℃主要发生贝氏体转变,使钢的强度最大。400℃和450℃等温有珠光体类相变发生。在这些钢中等温淬火后强度最高的是S钢,塑性最好的是Q钢。其中S钢在860℃奥氏体化后和350℃等温淬火后,获得了板条马氏体、贝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这种复相组织使试验钢表现出极佳的强度与韧性配合,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特点。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多年来,石墨烯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备受学者的广泛关注。二维单原子层结构赋予了石墨烯材料极高的机械强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石墨烯及其衍生物都有作为吸附材料的天然优势。微流控合成是材料制备领域一种新兴的技术,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可精准的控制吸附剂的形貌和尺寸。因此,本文主要是利用微流控技术实现了不同种石墨烯基微球的可控制备,并探究其吸附性能,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首先搭建了一种单乳滴微流
学位
化学镀铜作为一种材料表面金属化的技术手段,具有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基材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而镀液的沉积速率和稳定性对化学镀铜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至
采用搅拌摩擦焊对5 mm厚铝合金7050板材进行对接焊实验。通过改变旋转速度、焊接速度分析焊接工艺参数对洋葱环宏观形貌的影响,观察洋葱环微观组织,探究沉淀相形态和分布对洋
本文以PVDF为基体,引入相容性好、极化能力优异的聚苯胺(PANI)纳米粒子,以及采用纳米复合技术制备的钛酸钡/聚苯胺(BT@PANI)和银/聚苯胺(Ag@PANI)功能填料,制备了不同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