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范围性的难题,而不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但是,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又存在其复杂性。市场发展不成熟以及金融深化改革政策在国内推行时间较短是我国企业出现融资约束情况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类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86年,至今经过长达30年的渐进式推行,利率市场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问题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结合发展成熟的相关理论框架及国内外文献研究,分析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总结各国利率市场化推行的经验,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根据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提出基本假设;深度发掘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重点关注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改革效果,并依据国内外研究经验,利用正向累加赋值法编纂我国利率市场化指数;最后使用OLS回归模型结合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模型,基于2007年至2016年期间沪深300成分企业的面板数据对利率市场化在企业突破融资约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使用邹氏检验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融资约束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活动过程中,而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推进而有所缓解,邹氏检验的结果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利率市场化后期阶段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的程度相较于前期效果更好。研究进一步发现非国有制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相较于国有制企业更为严重,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国有制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程度却大于非国有制企业。因此,非国有制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应该是我国未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完善投融资结构,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需加强对非国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其对内部资金的依赖,进一步缓解它们的融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