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的形成——阿弗拉克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ua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是中东社会思潮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阿拉伯世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属于阿拉伯社会主义的一支,也是由阿拉伯民族主义演化而来的。19世纪末,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专制暴政,以及阿拉伯知识分子受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影响,阿拉伯世界极度渴望自由﹑统一。在此基础上阿拉伯民族主义应用而生。  但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大起大落,阿拉伯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新的出路。这时,叙利亚人米歇尔·阿弗拉克走入大众视线。他是出生在大马士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基督徒,18岁时在巴黎大学艺术系学习,后来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受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大日耳曼等主义的影响,在1935年前后形成其思想理论。1944年,在他著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一书中,提出了“复兴社会主义”一词。从此,复兴社会主义形成,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  笔者在广泛收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在对阿弗拉克的著作文本为根据,以阿弗拉克为个案研究,集中探讨阿弗拉克的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观点。  文章有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并简要介绍国外学术界有关研究动态,最后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正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产生;封建统治压迫与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西方思想的传播以及阿拉伯知识界觉醒;叙利亚民族主义萌芽四个部分介绍了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复兴社会主义的提出及阿弗拉克对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复兴社会主义的嫁接作用;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介绍了阿弗拉克复兴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如政党理论、其中包括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推翻与革命,经济理论等;宗教理论,包括伊斯兰因素和道德论;民族理论,包括对少数族群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态度等等;第四部分则对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以及对阿弗拉克本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结语则对本篇文章进行了综合性小结。
其他文献
《剑桥中国史》是一部欧美汉学研究巨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借助这部著作可以透视一些欧美汉学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成果。本文对《剑桥中国史》中第六卷《剑桥中
民国时期的集团结婚,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政府倡导和在“新生活运动”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的婚礼形式,它是在清末民初出现的“文明结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是近代中国婚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