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以来,我国内陆地区开始逐步推进书院(residential college)教育理念的探索。对新建书院机构而言,适合书院制度的校园建筑设计也提上日程,成为有待探索的重要课题。座落于“创新之都”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在创校伊始就明确以书院制为其教育载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在中国尚少前例的书院建筑设计及校园规划探讨。第一批书院建筑自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得失参半,经过五年的使用,有必要对其成效进行评估,并对其经验教训进行分析。作为见证并参与此过程的一员,笔者有幸获取大量一手资源,具备了展开此项研究的有利条件。书院建筑的绩效并不仅仅取决于设计者。对于中国高校的建设项目,一般而言,校园管理者、校园设计者与校园使用者三方通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不断博弈、磨合,共同决定了工程的最后成果,这种博弈因为新的教育制度的引入变得尤其复杂。本文以建筑使用后评价(POE)一般方法结合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方法为分析工具,结合中国高校建设制度的研究和书院制度的探索,梳理南方科技大学书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发展历程,重点对一期书院区的实际空间使用效果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总结现存问题,揭示书院建筑独特的建筑文化属性,从管理者、设计者和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多重角度,为南方科技大学书院建筑的改进方式以及我国新兴书院建筑的设计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