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古代朝鲜特殊的文化语境,最鲜明的特征,莫过于汉字文化早期的传播和渗透,从而形成的书写中心主义。在东方写意语境下,汉字书写作为官方书写,在朝鲜文化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在《训世评话》出现前,汉字书写不符合朝鲜语的发音,因而民间也出现几种记音符号式的书写,但未形成大的规模,直到训民正音出现,才真正形成国文文字,然而汉字书写地位仍未被动摇。李边在官方支持下编写《训世评话》对本国民众进行汉语启蒙,与以前的《老乞大》、《朴通事》不同,这种书写范式由于符合东方儒家的书写范式而被保留,并作为朝鲜前期性理学在文本上的试验,对揭示朝鲜文化政策和儒家书写范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在此之后,朝鲜王朝逐渐找到自己文化的重心,在实学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文化进入自觉阶段。 本文认为,在用外来的汉字来承载官方文化与以谚文书写的民族文化的互相交错发展中,《训世评话》以其特殊的书写范式起了呈上启下的作用,这在朝鲜文化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欲在写意语境下,试用《训世评话》与其他文本相比较,梳理出儒家的书写范式和作为性理学文本的发展脉络,以期探究朝鲜王朝书写范式转型的根源及对文化政策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