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中小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加强中小城市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是我国优化新型城镇化布局的主攻方向。在吸引人口集聚的众多拉力中,城市的就业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与公平问题成为关键因素。因此,本文借助推拉理论,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和面板数据分析,以区域差异性视角观测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就业水平的区域差异,考察人口迁移现状,以及分析比较二者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有助于加深对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科学发展理念的理解,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有序推进人口城镇化提供理论借鉴。首先,以推拉理论为视角,构建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选择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作为一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考察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平均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的区域均等化程度较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的区域差异较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表现出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呈加剧之势。再次,选择失业率、平均工资、二三产业人员比重作为一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考察中小城市就业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城市就业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存在一定的外溢效应;东部沿海省份形成的城市群聚集大量且高质的就业水平,影响逐渐向北及邻近的中部省区扩散;就业水平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从次,考察分析中小城市人口净迁移现状,结果发现,净迁移规模在空间格局呈现“中间低、周围高”的局面,中部省份的中小城市人口流失,东南部沿海省区的中小城市产生大规模人口流入,人口集中在三个主要区域,且自东南至西北呈条带状分布。之后,本文进行中小城市公共服务、就业水平对人口迁移的面板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基本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水平会对人口迁移产生正向影响,且基本公共服务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比就业水平更为显著。最后,从财政保障机制、公共服务供给和区域协调联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