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卡作为一种集日常消费、银行结算、信贷、理财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型电子支付工具,是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我国自上世界80年代中期中行发行我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卡以来,银行卡在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银行卡的年发卡量大幅增长,受理市场不断扩大,银行卡的渗透率不断加深,银行卡交易额也不断增长,银行卡的产业链不断延伸,规模得到极大地扩展。日前,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以下简称《总体情况》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银行卡发卡量持续稳定增长,银行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银行卡业务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社会公众使用银行卡意识不断增强,银行卡渗透率达到40.2%,银行卡在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发展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总体情况》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8.06亿张,同比增长17.9%,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3个百分点。其中,借记卡累计发卡量为25.38亿张,较第二季度末增长5.0%,同比增长17.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2.68亿张,较第二季度末增长3.9%,同比增长20.3%。根据国际经验,,一国银行卡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2“十二五”的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将加速协调各地区经济增长,提升居民收入,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银行卡业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显现出巨大的潜力。但是,银行卡业务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不成熟,银行卡业务也还在成长期,我国的银行卡组织也相对来说不是很完善,监管体系还是不是很健全。我国的银行卡业务既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内的银行在银行卡业务上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形式上呈现出多样的合作和竞争。自从2004年花旗银行和浦发银行合作共同开发双币信用卡以来、2006年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已经递交申请并在国内积极筹建银行卡中心,准备进入业务渗透能力强、利润率高的银行卡业务,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银行卡业务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国内大部分银行都与万事达、维萨等信用卡组织进行了开发双币信用卡的合作;同时国内银行之间,为了争取大企业客户,基本都推出了联名卡、城市卡等各种形式的银行卡。因此,各种银行的银行卡作用基本上是同质化的,使得国内银行卡市场的结构比较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卡业务的拓展。本文将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等理论的分析框架,以青岛市为例,对当地的银行卡业务市场进行分析,从银行卡市场的集中度入手,详细分析银行卡的市场结构,并与全国市场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处于这样一个市场结构下的市场拓展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卡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型,基本上处于几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垄断的局面。青岛银行卡市场的情况也表现出了类似的市场结构和不足,因此在未来拓展银行卡市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相同的困难和挑战。最后本文提出了几条拓展银行卡市场的对策,希望我国的银行卡市场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健全和完善,为我国经济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