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空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维系着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协调共存的关系受到威胁,生态的健康安全状态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随着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人地矛盾突出,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可再生资源来不及循环,引发了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的种种环境问题和环境灾害。这些对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安全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进步都起到制约效应。生态胁迫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发展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新研究领域,受到世界、国家、区域不同尺度上的重视;生态胁迫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安全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采用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运用RS/GI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现状,进行生态环境变化分析。在基本生态特征、现状和生态环境变化下,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实施方案,挑选指标,构建生态胁迫指标体系,进行指标值计算。最后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找出生态胁迫的驱动力因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该研究以广西为研究区域,基于县域的评价单元;运用GIS技术,引入重心模型,进行各要素指标的空间分析和重心偏移计算。以明确生态胁迫因子的分布格局和生态胁迫偏移的时间动态趋向;在此基础上找出影响指标的主导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最后,运用专题图和统计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广西生态胁迫格局和时空演变动态,并针对生态胁迫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得出的结论:①2000-2010年,广西生态环境表现出显著变差的趋势;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减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减弱,草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增强;全区水资源较丰富,SO2、水资源年际变化增加;土地退化加剧,水土流失程度严重;固体废物、COD排放量下降,SO2排放量增加。②生态胁迫综合分析表明生态胁迫的空间格局表现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向南聚集”的总体特征。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林地区、柳州地区成为极度胁迫、微度胁迫的典型代表区域,该地区应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两区一带”发展格局;协同广西生态区规划,优化生态胁迫发展格局;较大程度的降低生态胁迫要素的强度,即要求发展,又要生态环境安全。中度胁迫区域处于桂东、桂西的城市周边县域;该地区应结合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改善胁迫因子的效应,保持生态环境的安全状态。桂北的百色、河池、柳州、桂林边缘地带呈现微度、轻度胁迫状态;该地区胁迫效应较弱,预防胁迫因子的产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好生态胁迫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