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带裙房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得到广泛使用。大底盘高层建筑能够有效解决人口密集区土地紧张状况,满足人们生活、娱乐及工作的要求。但是带裙房层的高层建筑属于竖向收进建筑,结构竖向收进会引起刚度突变,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另外,为满足建筑立面及使用要求,大底盘高层建筑倾向于不设缝,这样往往会引起塔楼偏置问题的产生。塔楼偏置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扭转效应增大,大大降低了结构抗震性能。目前,对大底盘高层建筑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某一建筑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其结论无法作为此类结构形式的共性,无法应用于建筑抗震设计指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此类结构的受力特性,找出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共性,为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1)利用PKPM软件,对带裙房层的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分别改变框架结构裙房层数及塔楼偏置度,建立多组裙房层数不同和塔楼偏置度不同的模型,对模型进行阵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对比分析各组模型在多遇地震下周期、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地震作用力及部分构件内力等方面的改变,分析裙房层数及塔楼偏置度改变对结构抗震性能产生的影响,并对代表模型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对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进行补充计算,使分析结果更准确全面。(2)利用PKPM软件,研究带裙房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别改变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层数及塔楼偏置度,建立多组裙房层数不同和塔楼偏置度不同的模型,对模型进行阵型分解反应谱分析,对比分析各组模型在多遇地震下周期、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地震作用力及部分构件内力等方面的改变,分析裙房层数及塔楼偏置度改变对结构抗震性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对一代表模型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对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进行补充计算。(3)对代表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及动力弹塑性分析,得出结构性能点,验证结构是否符合“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要求,同时,通过对结构塑性铰的分布及发展情况的分析,得出结构破坏机理,指出结构的薄弱部位,为罕遇地震作用下此类建筑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可参考之处。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本文认为大底盘高层建筑在裙房顶层竖向刚度发生突变,裙房层数的增加能够增大结构竖向抗侧刚度,裙房层数的改变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比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明显,主要是因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塔楼主体部分刚度相对较大,承担了大部分地震作用力。另外,塔楼偏置度主要对结构扭转位移比影响较大,塔楼偏置度越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越明显,合理布置裙房层剪力墙位置,尽量调整上部塔楼刚心与质心接近,且应尽量与裙房刚心接近,即刚心应尽量在一竖直线上,能有效控制塔楼偏置结构扭转位移比,对这方面的研究在作者已发表的小论文中做了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