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PAX5属于Pax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胚胎期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在成体期仅表达于B淋巴细胞,促进淋巴祖细胞向B淋巴细胞分化,抑制T淋巴细胞的分化。有研究发现Pax5的表达异常,与B细胞恶性肿瘤相关,如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近期研究发现,Pax5的表达也越来越多的在非造血系统的肿瘤中发现,如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和小细胞肺癌。说明Pax5的表达并不仅局限于B淋巴细胞,但是Pax5在实体肿瘤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PAX5属于Pax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胚胎期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在成体期仅表达于B淋巴细胞,促进淋巴祖细胞向B淋巴细胞分化,抑制T淋巴细胞的分化。有研究发现Pax5的表达异常,与B细胞恶性肿瘤相关,如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近期研究发现,Pax5的表达也越来越多的在非造血系统的肿瘤中发现,如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和小细胞肺癌。说明Pax5的表达并不仅局限于B淋巴细胞,但是Pax5在实体肿瘤中的异位表达,会对肿瘤细胞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清楚。目的:阐明Pax5在实体肿瘤中的异位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明确Pax5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判断它是否可以作为肿瘤病人化疗的分子靶点;探讨Pax5在实体瘤细胞异位表达的中表观遗传学机制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期望能够进一步了解对于肿瘤发生及转移所涉及的调控网络,并为临床诊疗提供资料。方法:1.运用RT-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实体肿瘤细胞系中Pax5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临床患者肺癌组织中检测Pax5的表达情况;2.利用芯片技术,通过比较A549细胞过表达Pax5前后转录谱的变化,确定Pax5异位表达能够影响哪些基因的表达,初步确定Pax5异位表达所产生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并进行细胞粘附实验、侵袭实验以及过表达Pax5的LLC1细胞注射入C57BL/6小鼠皮下等体内实验进行验证,确定Pax5对肿瘤细胞远端转移的影响。3.利用体外血管形成Tube formation实验、Sprouting Assay实验初步确定Pax5异位表达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能力,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体内凝集素Lectin灌注实验等体内实验进行验证,确定Pax5促进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并伴有高渗漏性特点,并由此促进肿瘤转移。4.利用CHIP、Luciferase Assay、EMSA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Pax5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构建三维连续分布模型,确定Pax5异位表达促进非神经内分泌肺癌向神经内分泌肺癌的转变。结果:1.免疫组化实验发现淋巴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Pax5在肺鳞癌、肺腺癌、肺腺鳞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及非神经内分泌型肺大细胞癌都不表达,而在小细胞肺癌及神经内分泌型肺大细胞癌中异位表达。但利用单细胞RT-PCR方法在少量肺腺癌细胞中检测到Pax5的转录,而且与Pax5的转录相伴随的是神经内分泌相关基因SYP及CHGA的转录升高,提示Pax5的表达与神经内分泌表型相关。2.Pax5异位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远端器官转移,肾脏转移灶表现出小细胞肺癌病理学特征,且小细胞肺癌特征性蛋白(神经内分泌因子)表达阳性。在EGFR/CC10rt-TA双转基因小鼠(经典小鼠原发肺腺癌模型)中过表达Pax5,会改变肺腺癌的表型,癌细胞分散且小细胞肺癌特征性蛋白表达阳性,提示Pax5在肺腺癌的表达能够促进肺腺癌转化为神经内分泌癌。3.Microarray分析显示Pax5异位表达引起神经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表皮发育基因如KRT-7、KRT-18等表达下调。与John Minna实验室的关于肺正常表皮细胞、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和小细胞肺癌细胞基因转录谱数据库比较,Pax5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中的过表达会促进A549的基因转录谱向小细胞肺癌方向迁移。4.Pax5异位表达促进肺癌中血管生成,且新生血管周围缺少周细胞的保护,这种结构不完整的血管具有高渗漏性,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远端转移。经蛋白芯片分析,Pax5的过表达会促进VEGFA、IL6、GM-CS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利用VEGFA的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贝伐单抗,经FDA批准认证的临床抗肿瘤药物)处理小鼠,能够抑制Pax5诱导的血管生成,提高血管结构完整性,并抑制肿瘤转移,说明Pax5通过促进血管生成而促进肿瘤转移。结论:Pax5在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一方面促进神经内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得肺腺癌表达神经内分泌特征性蛋白;另一方面Pax5并通过上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促进肺癌中的新生血管生成,并且新生血管结构不完整,具有高渗漏性,从而有助于肿瘤细胞易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行远端转移。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促使肺腺癌向神经内分泌癌转化。
其他文献
目的:转录因子SpiB是ETS家族蛋白的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中,对B细胞的发育和成熟、T细胞的发育以及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的生存和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SPIB基因敲除的小鼠不仅导致了T细胞依赖的抗原激活的缺陷,阻断了Ig G1、Ig G2a和Ig G2b的产生,而且严重影响了生发中心的形成和维持。SPIB与它的同族蛋白PU.1双基因敲除的小鼠会发生pre-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实体肿瘤中
第一部分射线响应性聚氨基酸纳米凝胶的制备及表征。目的:合成和表征二硒键交联的聚氨基酸纳米凝胶。材料与方法:首先以m PEG-NH2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BLG-NCA单体开环聚合并脱掉苯甲基保护制备聚乙二醇单甲醚-block-聚(L-谷氨酸-co-γ-2-氯乙基-L-谷氨酸酯)(m PEG-b-P(LGA-co-CELG)),并通过1H NMR、傅里叶红外图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进行表征。然后通过Na2Se
【目的】miR-146b-5p不同程度的表达于人体各种组织,且在肺、胸腺和脾中特异性高表达。最初发现miR-146b-5p是一种重要的炎症调节因子,并在先天性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在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和胰腺癌中均有miR-146b-5p表达异常减少,并证实miR-146b-5p是上述恶性肿瘤的重要抑瘤miRNA。编码miR-146b-5p的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0q24-26区段
一、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的计划分析及与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比较目的从放疗计划的角度分析同步推量调强放疗计划(SIB-IMRT)的可行性。对比SIB-IMRT计划、调强放疗计划(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的适形度(CI)、靶区剂量水平、剂量均匀性(HI)及正常组织受量情况,确定同步加量调强计划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选取18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SIB-IMRT、IMRT及3D-CR
目的:低脂饮食是高血压护理的非药物干预方法,但低脂饮食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能对儿童的神经发育产生抑制作用;以游泳运动为代表的有氧运动是除低脂饮食外常用的抗高血压的非药物护理方法。适当强度的游泳运动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够促进神经发育,增强脑中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本课题以发育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研究游泳运动和低脂饮食协同干预对发育期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确定运动和饮食的协同干预方案
背景:冠心病是心血管领域和糖尿病领域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冠心病血管再通手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心肌I/R损伤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研究认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损伤(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损伤因素。β2糖蛋白Ⅰ(β2-glycopr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脊髓后索损伤后大鼠背根神经节中micro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坐骨神经预损伤对脊髓后索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microRNA表达的影响,以揭示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机制并寻找关键microRNA,同时在细胞水平调控其表达,观察该关键microRNA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产生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找到坐骨神经预损伤的替代疗法。方法1.应用microarray 3.0芯片检测脊
目的本文应用自主研发的血管快速吻合磁环进行大鼠SHVC的重建,显著缩短了无肝期,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超短无肝期的大鼠肝移植模型,并由此提出超短无肝期(extremely short anhepatic phase,ESAP)的概念;遵循外科未来发展趋势,立足临床需求来研究超短无肝期对受体及供肝的双重保护作用、受体与供肝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超短无肝期的意义与价值,并揭示其内在机制。方法1、首先进行磁环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在卡介苗(BCG)刺激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能否形成及NETs对BCG的捕获和杀菌效率的影响,初步探讨NETs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中性粒细胞在BCG刺激下差异基因的表达,从而探索中性粒细胞在BCG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从健康青年志愿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中性粒细胞,进行(1)利用细胞荧光染色法对BCG刺激后的中性粒细胞进行荧光染色,共
目的1.利用1.5T磁共振对正常人和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的颈髓、脊髓腰骶膨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研究,观察CSM患者颈髓和脊髓腰骶膨大DTI参数值的变化情况,探讨两组人群脊髓腰骶膨大DTI参数值与颈髓DTI参数值的相关性;2.观察大鼠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不同时间点脊髓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