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益慈善的社会价值日渐凸显,以“免费午餐”、“铅笔换校舍”为代表的微公益这一新型慈善参与模式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微公益以其多样性、互动性、即时性和网络性显示出了其特有的社会公益价值创造能力。作为新兴慈善参与模式,微公益从最开始就抛出了“全民公益”的口号,但如何发挥其平台及创新优势,亟需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去支撑。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微公益、计划行为理论以及个人捐赠意愿及行为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基于TPB模型构建出了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及假设,以个人捐赠微公益行为意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捐赠意愿、捐赠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进行测量。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20.0软件对收集到的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本研究提出的关系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本研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同时从多角度给出了微公益运营的管理启示,并且针对本研究存在的研究局限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也给其他研究者给出了相应建议。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理论模型得到了有效的支持。个人捐赠微公益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人捐赠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结果信念对捐赠态度具有直接正向促进作用;规范信念及依从动机均对主观规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觉强度对知觉行为控制间的正向影响关系也非常显著。据此,一方面微公益应着手从提高捐赠者价值感知,实现捐赠者的精神实现需要;另一方面也应继续优化捐赠渠道,扩大组织运作及财务绩效的透明度,提高品牌形象,从而促进个人捐赠。本研究丰富了慈善捐赠特别是新兴的微公益捐赠理论研究,同时为我国微公益健康持续发展,开辟蹊径给出了一些实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