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灌缝胶是由基质沥青、SBS、橡胶粉及其他功能性外掺剂通过搅拌剪切制备而成。由于灌缝胶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能的差异,其在生产、加热及服役过程中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离析,对其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灌缝胶储存稳定性可表征其发生离析的难易程度,目前该性能是借鉴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进行评价,该方法存在试验温度偏低,离析尺寸偏小,评价指标不全面等问题,难以较准确地表征灌缝胶储存稳定性的优劣。基于此,本文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缝胶是由基质沥青、SBS、橡胶粉及其他功能性外掺剂通过搅拌剪切制备而成。由于灌缝胶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能的差异,其在生产、加热及服役过程中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离析,对其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灌缝胶储存稳定性可表征其发生离析的难易程度,目前该性能是借鉴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进行评价,该方法存在试验温度偏低,离析尺寸偏小,评价指标不全面等问题,难以较准确地表征灌缝胶储存稳定性的优劣。基于此,本文开发一种使用于评价灌缝胶储存稳定性的试验方法,研制满足不同气候区域同时兼具储存稳定性灌缝胶。
首先,通过宏观、微观试验手段,探究常温、热储存下灌缝胶的离析对其宏观性能、微观结构以及组分的影响。借助渗透凝胶色谱试验探究灌缝胶的分子组成特性并结合各组分的溶解度参数特征揭示灌缝胶原因,并从动力学的角度揭示灌缝胶各组分的离析行为规律。
其次,基于现有储存稳定性评价方法的不足,结合灌缝胶的离析行为,提出采用粘度差值作为储存稳定性的补充评价指标,并调整离析条件为离析直径50mm,离析温度185℃以及离析时间8h。通过离析后上、下段灌缝胶低温变形性能的衰减程度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为:软化点差值5℃,粘度差值2Pa·s。
再次,分析灌缝胶的稳定机理并基于此进行材料的比选,通过正交试验探究灌缝胶各组分及其掺量对高温稳定性、抗异物嵌入性、弹性恢复以及低温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对灌缝胶各项性能影响的主次因素。
最后,基于第4章的研究制备不同类型的灌缝胶并评价其路用性能,满足普通型、低温型灌缝胶的技术指标要求,且在相应的服役温度下具有良好的低温变形能力以及储存稳定性,此外,从微观角度揭示灌缝胶性能优良的原因。
其他文献
湖南有色集团湘东钨业有限公司邓埠仙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近SN向邓埠仙一锡田矿集区的北段,成矿条件良好,易形成大型矿集区。邓埠仙钨锡多金属矿床为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其北部为热液蚀变花岗岩型铌钽矿床,含有丰富的钨、锡、铌、钽、铜等资源,其有着近百年采矿历史的老矿山,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勘探开采以来,区内原有探明资源己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矿山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本项工作具有重大研究意义和经济意义。本论文
碳酸盐岩礁滩作为有利的油气储集单元往往可以形成大型—特大型油气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四川盆地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滩储集层的勘探程度逐步提高,在见天坝、盘龙洞、黄莲峡,元坝等地区先后发现了生物礁滩,长兴组生物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川东—鄂西地区已发现的二叠纪长兴期生物礁点(露头及井下)共30余处。其中建南地区钻井资料揭示了建南北生物礁、建南南生物滩的存在,具体的分布规律和发现新的礁滩储层有待进一步的
砂岩储层产能评价一直是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领域的一项基本任务。产能是油气储层动态特征的一个综合指标,它是油气储层生产潜力和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在互相制约过程中达到的某种动态平衡。产能分析就是结合油气井的储层和生产资料,分析生产井的产量影响因素,对未来产量进行较恰当的预测。因此,对砂岩储层产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不仅可以检查油气勘探的成果,而且可以为正确编制开发方案,科学开发油气藏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最终提高油气
随着勘探石油的难度提高,石油企业和地球物理学家将越来越多的焦点放在了薄互层储层的研究上。在中国,薄互层储层广泛分布在大多数湖泊流域、陆地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沉积体上。关于薄层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主要是研究地震分辨薄层的技术、薄层振幅响应的意义以及薄层的识别、薄层厚度估算、薄储集层的圈定和横向预测等。如何确定薄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如何描述薄层响应特征已成为一个热点和难点。但储层非均质性和地震波传播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大型油气藏目前绝大多数己被发现,寻找较大的油气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目前许多油田公司将目光投向了从前忽视的薄层,薄互层。但是薄层的识别与评价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想要解决薄层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难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长久以来,薄层储层的评价一直很困难,这是因为薄层的厚度小于多数测井仪器的分辨率,而分辨率高的仪器探测深度却太浅。为了能够得到薄层的真电阻
莫里青断陷作为伊通盆地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为一小型半地堑裂谷盆地,包括伊52、伊6、伊47井区,面积290km2。莫里青地区双阳组自下而上发育了双一段、双二段、双三段,双一段自下而上发育了Ⅱ砂组、Ⅰ砂组。Ⅱ砂组自下而上发育了3小层、2小层、1小层。油气主要分布在Ⅱ砂组1小层和2小层。双一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与湖泊沉积体系。伊52区块和伊6东南缘以扇三角洲砂体为主,伊47区块和伊6东北缘以湖底
由于野外露头的直观性、可测性、精确性以及方便于不同比例研究等特性,因此野外露头的研究是建立各种地质模型的理想场所。随着沉积地质理论的发展和深入,野外露头研究应该重新得到重视。 内蒙古达茂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尚处于早期评价阶段,研究的初级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地层对比,最后建立上古生界地层格架,恢复古环境。古代和现代的生物礁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和岛屿的前缘斜坡,生物礁的
义176区块位于渤南洼陷南部渤南油田义176-渤深4断阶带,两条近东西向的主干大断裂贯穿全区,局部发育南北向的小断裂,构造整体呈“西北低、中间高、东南低”且向东北方向倾覆的鼻状构造。研究区目的层段为沙四上亚段三砂组、四砂组,控制面积49.8km2,累计埋深3200-4500米,完钻探井18口,均见到良好油气显示。 工区油藏为典型的砂砾岩油藏,具有非常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但沙四上亚段三、四砂组储层
寡核苷酸探针开发和利用大大简化和普及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促进了植物染色体工程发展。Cuadrado et al.(2009、2010)报道的非变性FISH (ND-FISH)技术和简单重复序列探针作为染色体鉴定新方法引起了大量关注。南京农业大学自2010年开始相关研究(庄丽芳等2011),2013年将pSc119.2和pAs1开发成8个寡核苷酸探针,分别命名为pSc119.2-1~2和
朔黄重载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伴随煤炭运输需求的日益增长,运输压力巨大。目前采用的三显示固定闭塞方式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运量要求,已开展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技术在朔黄重载线路的应用研究,希望通过最新列控技术的应用,达到缩短行车间隔、提升运输能力的目的。 安全、高效的速度防护控制是列控核心功能之一,是基于安全制动模型来实现其安全防护功能的,即应正确描述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安全的列车制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