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X+Q_动”结构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动作行为量的一个重要表达形式,由动词、数词和动量词组成,其中数词与动量词组合,称之为“动量短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V+X+Q_动”结构里动词和动量词的选择搭配以及“V+X+Q_动”结构与名词性词语同现时的语序位置,是留学生学习和掌握“V+X+Q_动”结构的重点和难点。以往也有很多研究涉及或触及了此结构,但大多重视该结构形式的探讨而忽视形式、语义和语用相结合的研究,且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现实语料出发,运用语义特征分析、偏误分析等理论方法,对“V+X+Q_动”结构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同时对留学生使用该结构时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本文的研究共分四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阐述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对以往关于“V+X+Q_动”结构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概述,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说明了本文的语料来源。第二章:“V+X+Q_动”结构研究。文章主要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V+X+Q_动”结构进行研究。句法层面上,主要对动量词的分类、动量词对数词的选择情况以及“V+X+Q动”结构的句法特点进行了说明。语义层面上,主要探讨动量词与动词的语义互选关系和“‘V+X+Q_动和X+Q_动+V’”结构的语义差异。语用层面上,主要讨论“V+X+Q_动”结构的语用功效及“V+X+Q_动”结构与NP共现时“V+NP+X+Q_动”和“V+X+Q_动+NP”两种形式的使用条件。第三章:“V+X+Q_动”结构偏误研究。文章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中的223个使用“V+X+Q_动”结构的句子进行了偏误分析,总结出“V+X+Q_动”结构的偏误类型。并在以往偏误研究的基础上,对产生偏误的原因作了进一步探究。第四章:“V+X+Q_动”结构的教学策略。文章首先阐述了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进行该结构教学时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然后提出了在进行“V+X+Q_动”结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语义教学和语用教学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