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资并购准入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而地区竞争高度激烈的工业用地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过度供给与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基于以上结论,论文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完善中国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尤其是对如何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增进土地资源效率提供了一些政策参考,包括:设置农地发展权;实施“绿色GDP”考核办法,建立土地基金,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加强农民土地产权保护,允许农民集体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参与农地非农化,并通过税收实现农地非农化收益的二次分配;完善土地市场体系,确立市场价格在农地非农化中的基础地位;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政企分离,通过税收和价格调节激励存量土地集约利用。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十分迅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镇中的二三产业,农地非农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但是,从中国特殊的人地关系出发来看,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远远小于农地非农化的速度,如何协调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出去,又要进一步合理控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速度,防止耕地过度损失,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虽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地非农化方面的研究很多,但主要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只是以理论的探讨为主,很少有学者通过数量和实证分析来探索这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的数量关系问题,对于政府行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非农化过程申影响的研究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缺乏大样本的计量研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非农化影响因素或驱动力的研究,国内学者往往只关注其中的一部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多是孤立、分散的,缺乏可比性和系统性。而且对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这些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几乎没有;由于缺乏实证研究的基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地非农化的许多政策建议的科学合理性与可行性不强。这导致我国当前的农地保护政策与劳动力政策完全脱节,城市与农村、人口与土地和谐发展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得到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共有的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虽然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地非农化的历史背景与我国相比有很大差别,任何一种历史模式都不可能成为我国绝对模仿的样板,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论文首先总结了代表性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过程、特征以及相应的农地保护调控措施等经验教训,对于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的我国大陆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国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论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1978-2004年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地非农化的变化趋势,为两者的关系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也为判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关系的阶段性变化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