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评估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辅助镇痛的效果,旨在寻找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肩关节镜手术使用的适宜时机。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采用随机数字化表将120例患者平均分成三组(n=40),术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A组),该组患者于术前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联合术后取患侧合谷穴、内关穴行电刺激治疗;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组(B组),该组患者于术前取患侧合谷穴、内关穴行电刺激治疗联合术后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假穴位电刺激组(C组),该组患者于术前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联合术后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参数:疏密波,频率2Hz/100Hz,持续30min。术后当患者切口静息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时给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补救,并维持患者术后静息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有效按压次数;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中麻醉药使用剂量,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第6h、第12h、第24 h对患者进行静息以及活动时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率、术后镇痛泵的使用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假穴位电刺激组比较,术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明显延迟,术后24小时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有效按压次数减少(均p<0.001);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比较,术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延迟,术后24小时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有效按压次数减少(均p<0.001),而临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于合谷穴、内关穴行电刺激具有辅助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延迟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与术前时机比,术后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时机更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