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泽文化社会形态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中心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liangh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崧泽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确定的以上海青浦县崧泽遗址中层文化遗存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分布范围大体以太湖流域作为中心地区,文化因素的传播范围较广,北到江淮东部地区,南到杭州湾以南,西北到皖西地区。在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这一谱系中,崧泽文化是史前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与转折的时期,自崧泽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开始了逐渐复杂化的进程,社会成员之间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不平等现象产生。 本文试在前人研究和大量发掘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以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为中心,对崧泽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首先联系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征,分析崧泽先民生存的环境并探讨其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然后整理长期以来比较分散的各遗址的居址、壕沟情况,联系手工业、农业、渔猎的发展,分析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阐述其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聚落形态。之后结合其墓葬发掘材料,论述其埋葬中早、晚墓地的分区变化和墓葬对比的差异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社会状况的特征及转变,并关注男女性别构成在墓葬中的差异特征,探讨其作为过渡阶段的社会组织状况和构成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的变化。 崧泽文化处于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间,作为二者的过渡阶段其社会性质由早至晚在逐渐演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社会制度、家庭形式呼之欲出,氏族分裂已经开始,早期的氏族可能分裂为新的血缘团体,社会形态由母系向父系逐渐转变。完全平等的社会状况被打破,人与人之间出现分配差异,导致贫富差距出现并扩大,也许特权阶级并未完全产生,但等级分化已经很明显,社会形态由马家浜时期的平等时代步入了等级时代。崧泽文化即“等级社会”。
其他文献
1840年沈家本出生在浙江省归安县一个诗书世家。受父辈的影响,沈家本既同情人民生活的苦难,也愤慨官场的腐败。三十年刑曹生涯,长期官场的历练,一生精研清代律例,使沈家本具备了于
拉伯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人文主义作家。其代表作《巨人传》是法国最早的长篇小说,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然而由于作品独特的
本文的研究,是从南翔的俗神信仰对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入手,以围绕云翔寺为中心的俗神信仰区域圈为重点,以城隍信仰等各种神灵崇拜为突破点,力求多角度、有侧重点地展现一个全面
白寿彝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现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和完善者之一。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对白寿彝历史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白寿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