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播种机开沟起垄器设计与试验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不仅关系到棉花主产区农民收入,也关系到当地纺织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不高的背景下,合理利用现有棉花种植面积,提高棉花机械化生产效率是我国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结合南方棉花种植特点,选取一垄三行的播种方式对棉花进行种植,针对棉花种植过程中发现棉花种植季节遇到强降雨,土壤排水不及时,容易积水,影响种子发芽的问题,在现有多功能播种机的基础上,重点对开沟起垄器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对边行土壤和中间土壤同时开沟的方式来加快土壤排水,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以黏土为测试对象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测验棉花种子在不同土壤含水率的发芽率,得出土壤含水率在20%-30%适合棉花发芽,棉花种子发芽的土壤含水率范围为田间开沟试验效果提供参考依据。(2)通过对黏土的土壤物理特性测验得出0-200mm深度的土壤容重,得出随土壤深度加深,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透水性和透气能力降低。土壤导水率降低,土壤渗透速度减慢的特点;测验土壤饱和含水量,得出土壤含水率在41%-43%时土壤孔隙充满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土壤含水率超过土壤饱和含水量,表明土壤积水,土壤饱和含水率可以作为土壤积水的评定指标。(3)对边行开沟器和中间开沟器的结构进行设计,边行开沟器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开沟犁的入土角为25°,铲尖张角30°,犁体宽幅为100mm,翼板角度为60°,翼板长度为500mm,开沟起垄装置的高度为260mm。中间开沟器主要参数设计犁体宽幅为80mm。(4)对边行开沟深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开沟深度在150mm田间作业效率最佳,结合边行开沟深度150mm和中间开沟器进行同步开沟试验,得出中间开沟深度60mm时进行同步开沟作业效率最佳,60mm的开沟深度能更好的对土壤进行保墒。对比未开沟试验、边行开沟试验,同步开沟试验土壤的排水效果和种子发芽率得出,未开沟作业土壤排水效果较低,种子不发芽;边行开沟作业能够加快边行土壤排水速度,但中间土壤排水速度较慢,种子发芽率有效提高;通过同步开沟能同时提高中间土壤和边行土壤的排水效率,种子发芽率最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企业多种经营方式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企业管理中各经营方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发展历程。审计单位在对多种经营系统企业开展审计项目时,需对
很多物理化学因素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比如:酸度(pH)、粘度、温度、极性等。其中粘度是细胞内微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维持细胞内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细胞含有细胞膜和细胞质,二者都具有一定的粘性。细胞膜粘度的变化与细胞很多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可以直接影响膜结合蛋白的活性,甚至会导致多种疾病。例如:红细胞粘度过高会引起肝功能异常,白细胞膜粘度过高会引起加速自身衰老。细胞质粘度的异常会影响到心肺
由广州市原市长、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裔联谊会会长黎子流倡议举办,广东粤剧院名伶丁凡、蒋文端担纲主演的大型粤剧《魂牵珠玑巷》,由著名剧作家、广东省文联原党组书记陈中秋和
"谁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能赢得农民。"这是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保安,对美国记者斯诺说的两句话。这两句话令斯诺印象极其深刻。因为1936年毛泽东说
研究目的: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现已居全球第一,其中肺癌是近年来全球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环境污染与肺癌的发生有紧密的关联,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加重,导致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目前肺癌的临床治疗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但临床上对中晚期的肺癌患者以化疗为主。顺铂作为化疗药物在肺癌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应,但存在副作用较大及耐药等问
<正>耳穴刺血疗法是耳穴疗法中的重要疗法之一。它与体穴刺络放血疗法同出一理,同属于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其具有操作简便、良效、安全、经济等优点。对许
目前,社会经济和城市化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工业和农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当今这样的形势之下,建筑是一项重要的支撑和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也在与日俱增。电动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因其无污染排放,不消耗化石燃料的特点,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推广。异步电机作为一
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对6 mm厚超低碳440钢船体进行了搅拌摩擦点焊维修试验,并对接头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维修前的超低碳440钢船体相比,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属于检疫性细菌病害,本文介绍了2018年来安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特点,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