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模板定位下经会阴前列腺投影超饱和穿刺(以下简称“前列腺投影穿刺”)在临床疑诊为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但首次活检阴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125I粒子前列腺植入近距离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临床疗效。3.探讨经会阴模板下前列腺饱和穿刺(transperineal template-guided prostate saturation biopsy,TTPSB)对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1.将218例首次经会阴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良性病变,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持续>4.0μg/L 或直肠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及 MRI阳性,临床高度怀疑PCa患者纳入研究。按再次穿刺的方法不同分为投影穿刺组和饱和穿刺组。按不同前列腺体积(<40ml、40-80ml、>80ml)比较两组穿刺的阳性率以及术后肉眼血尿、发热、尿潴留和会阴不适(肿胀、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使用ⅡEF-5(5-item ver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对观察组穿刺前与穿刺后 1 月、3 月和6月的勃起功能进行比较。2.将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31例CRP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内分泌治疗组14例进行单纯内分泌治疗,近距离治疗组17例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1251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SA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3.前瞻性入组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间来我院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依据患者病情、耻骨的解剖条件和个人意愿等因素分为观察组(TTPSB)和对照组(传统经阴模板下前列腺穿刺)。为排除穿刺结果给患者带来的焦虑从而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并且剔除中途退出试验、失访及使用改善性功能药物(如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的患者,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7例和84例穿刺结果为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患者纳入分析。采用ⅡEF-5对患者穿刺前以及穿刺后1月、3月和6月的勃起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投影穿刺组总体穿刺阳性率及前列腺体积>80ml者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饱和穿刺组(P=0.044;P==0.041)。投影穿刺组术后出现血尿、发热、尿潴留和会阴不适的概率比饱和穿刺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投影穿刺前的ⅡEF-5评分的中位数为18.7,穿刺后1月的ⅡEF-5评分的中位数为17.3,与穿刺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穿刺后3月和6月的ⅡEF-5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18.2、18.5,与穿刺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近距离治疗组中位PSA无进展及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9(25~37)月和37(30~50)月,与内分泌治疗组的13(7~22)、18(14~24)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近距离治疗组患者的尿路症状在治疗后1月与内分泌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并有临床相关恶化,但术后6月以后与内分泌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且无临床相关恶化;并且近距离治疗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水平和一般躯体不适与内分泌治疗组相比有明显的提高。3.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穿刺前ⅡEF-5评分分别平均为19.1±4.5和19.7±4.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890,P=0.375);穿刺后1月两组患者的ⅡEF-5评分分别为17.4±4.8和18.2±4.5,与穿刺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穿刺后3月和6月两组患者的ⅡEF-5评分与穿刺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时间段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首次穿刺阴性但高度怀疑PCa的患者,前列腺投影穿刺可以提高穿刺的阳性率,更加准确的定位PCa,且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可以成为前列腺穿刺活检安全可靠的方法。2.近距离治疗CRPC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TTPSB可能导致短暂性(术后1月)的ⅡEF-5评分降低,但是与传统模板定位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transperineal template prostate biopsies,TTPB)相比,没有加重对勃起功能的影响,并且勃起功能在穿刺后3~6个月恢复到穿刺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