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渭北隆起带受构造抬升影响,长期接受剥蚀作用影响,地层缺失现象普遍。对于该区块的油气勘探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随着致密油气的勘探技术的进步与野外勘察工作的不断深入,该区域的致密油层研究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该区块延长组长7段有凝灰质碎屑参与沉积的黑色泥岩与无凝灰质碎屑参与沉积的黑色泥岩之间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生烃潜力等指标的差异性对比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更进一步探讨优质致密油层与凝灰质碎屑之间的联系。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铜川区延长组长73段凝灰质黑色烃源岩进行了更为精细的岩性划分。为了进一步探讨同期有凝灰质碎屑的参与沉积黑色泥岩与无凝灰质碎屑参与沉积黑色泥岩的地球化学、生烃潜力等指标的差异性,特选取凝灰物质含量较高的铜川区小桥河、摩天沟野外剖面长73段凝灰质黑色泥页岩与东北部几乎无火山活动记录的宜川区养鸡场野外剖面长73段灰黑色泥岩作为对比研究对象。铜川区剖面73段中极细粒远源陆源-火山碎屑高度混合的黑色泥岩与宜川区无火山碎屑参与的以极细粒远源碎屑为主的灰黑-灰绿色泥岩进行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生烃潜力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下5点认识。1.铜川区延长组长73段凝灰质黑色烃源岩可进一步划分为灰白色薄-极薄层中-细粒沉凝灰岩与黑色薄-极薄层极细粒远源陆源-火山碎屑高度混合的泥岩。2.铜川区黑色凝灰质泥岩与中-细粒沉凝灰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二者均具有明显的上地壳属性。且前者各项地球化学指标明显继承后者,在证明了二者具有很强的亲缘性。3.铜川区黑色凝灰质泥岩与宜川区无火山碎屑参与的以极细粒远源陆源碎屑为主的灰黑-灰绿色泥岩的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二者古水体环境均为淡水环境,铜川区泥质岩具有更高的还原度,而古生产力却略低于前者。4.铜川区黑色凝灰质泥岩与宜川区无火山碎屑参与的以极细粒远源陆源碎屑为主的灰黑-灰绿色泥岩的岩石热解参数显示,前者具有明显强于后者的有机质丰度;前者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后者为Ⅲ型;前者成熟度整体处于低成熟阶段,后者整体已进入成熟阶段。前者可作为优质生油岩。5.在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基础上,针对铜川区73段黑色泥页岩中的凝灰质碎屑的产出特点,提出陆上火山喷发入湖沉积后自下而上为中-细粒沉凝灰岩—极细粒远源陆源-火山碎屑及蚀变产物高度混合的泥质岩—以极细粒远源陆源碎屑为主的泥岩的三段式理想沉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