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254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奏响了新中国经济腾飞的序曲;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战略的首次提出,对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战略性指导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自从确立了以市场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一批批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我国经济愈发繁荣。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逐步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我国也进入了由城乡二元体制向城乡一体化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客观上带动了劳动力的流动,城市的先行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务工。劳动力的流动往往对一国的发展起着战略性作用,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回溯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城市的工业化会导致城市的就业岗位增加以及工资的上涨,收入增加后,一方面会使得储蓄水涨船高,从而进一步为工业进行资本积累;另一方面,也会促使需求结构的升级,由基本的生存需求(如食品类需求)转变为住房、医疗、制造业产品、文化艺术等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从而推动了产业的升级、部门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到城市,使得农业从业人口不断减少,而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城市化的推进促使城市取得了经济、教育、医疗等发展优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虽然期许自己的下一代可以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但户籍制度等障碍的存在却让农村居民难以真正融入到城市,无法真正享受城市文明的发展成果。因此,本文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论述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探寻符合中国语境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分析框架、化解城乡劳动力要素融合困境的良方以及乡村全面振兴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动的最优路径,力求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其他文献
前人文献对缪勒——莱尔错觉图形的研究,一般采用横式(水平式),使用调整法。本研究采用竖式,使用恒定刺激法。对错觉图形的结构与错觉量的关系作了多变量的探讨,并对错觉图形
一、问题所在“血盆池地狱”的出处为《血盆经》,是10世纪以后,在中国编写的一部“伪经”。15世纪末传至日本,作为追荐亡母的善根功德为人们所抄写,一直流传到现在,是一部广为人们
校园一卡通优势非常明显,今后比较成为校园首选。此文从设计思想、功能设计和实现方案介绍校园一卡通系统,详细叙述了机房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及软硬件的实现过程。此系统综合了网
目的 对比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与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了解99Tcm
常州江南冶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江南冶金)致力于减低焦炭生产环节中热量损失,率先解决了上升管换热器的技术难题,成为荒煤气显热回收产业化应用的领跑者,因此荣登国际融资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