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碧口地体构造演化与区域成矿作用关系,通过对碧口地体与邻区出露的岩石建造以及不同类型矿床(新太古代BIF型铁矿床、新元古代VMS型铜多金属矿床、泥盆纪沉积型硅矿床、三叠纪造山型金矿床)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成岩成矿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金属矿物电子探针与原位LA-ICP-MS分析,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新太古代鱼洞子群与侵入其中的花岗岩构成了碧口地体新太古代陆核。鱼洞子群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在~2.6 Ga遭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并形成了以条带状铁建造(BIF)为赋矿围岩的BIF型铁矿床。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磁铁矿电子探针和原位LA-ICP-MS分析,明确鱼洞子铁矿床为BIF型铁矿床。(2)新元古代为碧口地体地壳增生期,洋陆俯冲背景下的弧前盆地浊积岩、弧后裂谷盆地与陆缘弧火山岩、侵入岩构成了碧口地体主体。双峰式火山岩与该区VMS矿床成因关系密切。别子型VMS铜矿床产于基性火山岩(细碧岩)中,黑矿型VMS矿床产于中性-中酸性火山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中。黄铜矿原位LA-ICP-MS分析显示黑矿型比别子型含更多Pb、Bi和Ag,且黄铁矿Co/Ni<1。(3)古生代碧口地体北缘处于陆缘裂陷构造背景。勉略构造带内硅质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表明,大量来自华南板块(尤其碧口地体)的新元古代岩浆岩与沉积岩碎屑向北运移至陆缘裂陷,并与来自裂陷深部的富硅流体一起沉淀下来,在勉略构造带内形成了该区不同时代的硅质岩,这些不同时代硅质岩反映碧口地体北缘的裂陷作用东部早于西部。此外,这些硅质岩岩层具经济价值,构成了沉积型硅矿床。(4)印支期随着中国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拼合,该区随即进入陆内造山阶段,构造体制由南北向的挤压碰撞转为应力松弛,表现为区域性的左行剪切走滑。在这种构造背景下,该区形成了后碰撞板片断离花岗岩。并在勉略构造带内形成了以变质流体作为成矿流体来源的不同深度造山型金矿床,如文县阳山浅成造山型金矿床和略阳铧厂沟中浅成造山型金矿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