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居民味精消费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居民超重肥胖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体质指数的上升,人们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相关肿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一直以来,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和体力活动的日趋减少被认为是导致超重肥胖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膳食中的味精,认为味精是导致超重肥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味精与超重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甚少,而且存在不少争议。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2000年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了解我国成年居民的味精消费状况,分析比较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超重肥胖与味精消费之间的联系,并追踪其发展变化趋势,探讨我国居民味精消费对超重肥胖的影响,为肥胖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2000年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以下简称2000年调查和2006年调查)。研究共分2个部分,其一是对2000年调查中有家庭味精称重记录、个人24小时膳食回顾、就餐记录和体格测量数据的2362名20-59岁调查对象的横断面分析。调查对象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59岁4个组,各组人数分别为436人、716人、750人和460人,分析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味精消费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其二是对2000年和2006年连续追踪对象的分析。2000年横断面分析对象中,又在2006年随访到并有家庭味精称重记录、个人24小时回顾、就餐记录和体格测量数据的864名居民。本研究排除了高血压、中风、心梗、糖尿病患者、最近1个月内发生过重大疾病以及正在减肥的调查对象。主要的分析指标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体质状况指标、味精消费量、膳食指标及体力活动指标。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段居民味精消费量、超重肥胖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对追踪数据进行了单独的分析。本研究使用SAS9.1进行数据清理和分析。研究结果:1.横断面分析:1.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研究对象共2362人,其中男性1095人,女性1267人,平均年龄为39.7岁。城镇人口1128人(包括城市、郊区和县城调查对象),农村人口1234人(为农村调查对象)。3天膳食调查期内,研究对象平均在家就餐2.7天。1.2超重肥胖状况男、女性居民BMI均呈正态分布,女性均值为23.01,男性居民为22.63;城镇居民BMI均值为23.06,农村居民为22.52。研究对象超重肥胖率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城镇高于农村,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从各年龄段来看,40-49岁居民超重、肥胖率最高,分别为29.9%和8.1%,20-29岁居民最低,分别为13.3%和4.6%。综合性别和年龄来看,20-29岁、30-39岁组男、女性居民超重肥胖状况无统计学差异,40岁以后,女性居民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男性居民。男、女性居民平均腰围分别为80.1cm和76.6cm,城镇和农村居民则分别为78.9cm和77.6cm。研究对象腹部肥胖率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城镇高于农村,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从各年龄段来看,50-59岁居民腹部肥胖率最高,男、女分别为33.3%和53.4%,20-29岁居民最低,分别为14.9%和17.5%。综合性别和年龄来看,40岁之前男、女性居民腹部肥胖状况无统计学差异,40岁以后,女性居民腹部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居民。1.3味精消费状况研究对象味精消费表现为城镇明显高于农村,男性略高于女性。城镇居民平均味精消费量为2.69g/d,高于农村居民的2.18g/d,男性居民为2.52g/d,女性居民为2.39g/d。从年龄上看,各年龄组间味精消费量无统计学差异。从地域上看,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这4个北方省份居民平均味精消费量为2.78g/d,显著高于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江苏这5个南方省份居民的味精消费量2.26g/d。1.4各年龄组居民营养素摄入及体力活动状况各年龄组居民能量摄入主要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男性摄入量约为2600kcal/d,女性摄入量约为2200kcal/d,城乡之间的差异则不明显。城镇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总量均高于农村居民,且城镇居民动物蛋白和植物脂肪摄入比例较高。城镇和农村居民均存在钙等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情况。吸烟率和饮酒率方面,男性均超过60%,而女性则分别不到3%和10%。研究对象每周轻、中、重体力劳动时间共计约35-45小时,且农村居民总体力劳动时间略长。从劳动的强度构成来看,城镇居民约一半劳动时间为轻体力劳动,而农村居民则重体力劳动时间占一半。1.5超重肥胖和味精的相关性分析:将调查对象按各年龄段的味精消费量分为高(66.67%以上)、中(33.33-66.67%以上)、低(33.33%以下)三个组,以低消费组为对照,调整年龄、性别、城乡因素以及各组间主要营养素摄入及体力劳动水平方面的差异,比较各消费水平组超重肥胖的差别。结果表明20-29岁、30-39岁、40-49岁居民味精消费水平与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均未见显著性联系。50-59高味精消费量组居民发生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的危险均高于低消费量组,OR分别为1.73(1.06-2.83)和1.90(1.17-3.08),而中等消费量组与低消费量组间则未见差异。2.2000年—2006年追踪对象分析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研究对象共846人,2000年时平均年龄为41.6岁,其中男性占44.7%,女性占55.3%,城镇人口占43.6%,农村人口占56.4%。2.2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综合研究对象2000年和2006年两次调查的味精消费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中、低三个消费水平组。其中高消费水平组294人,中等消费水平组269人,低消费水平组301人,味精消费量分别为1.27g/d、2.20g/d和3.30g/d。2次膳食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对象能量、蛋白质、脂肪摄入量无明显变化,维生素A、C、E等的摄入量显著提高,而钙摄入量仍存在不足。经调整年龄、性别和城乡构成后,各组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吸烟率及体力劳动时间均未见显著差异。2.3超重肥胖状况2000年-2006年,各组研究对象超重肥胖状况均有所增加。低、中、高味精消费量组超重肥胖率分别增加3.9%、6.3%、8.5%,腹部肥胖率分别增加8.7%、9.3%和10.9%。2.4超重肥胖和味精消费的相关性分析以低味精消费量组为对照,并调年龄、城乡、性别构成和2000年BMI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中味精消费量组居民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低消费组居民,RR分别为1.74和1.56。以腹部肥胖为分析指标,则高味精消费组发生腹部肥胖的危险性也高于低味精消费量组,RR为1.50,而中等量消费组与低消费量组间则未见差异。结论:1.我国成年居民平均味精消费量为2.45g/d(2000年),其中城镇居民为2.69g/d,高于农村居民2.18g/d。2.味精消费量较高的居民发生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的危险高于味精消费量较低的居民。3.50-59岁居民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与味精消费量的关系较为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地黄饮子对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经取代、硝化、还原、环合和氯代反应制得4-氯-6,7-双(2-甲氧基乙氧基)喹唑啉,然后与3-氨基苯乙炔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与盐酸成盐得到盐酸厄洛替尼,总收
<正>世界技能大赛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前沿水平,有"技能界的奥林匹克"之誉。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美发项目国家队的集训基地,先后培养了四川籍选手胡已雪,获得德
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是中职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鉴于此,本文就围绕项目教学
目的本研究应用中药敷脐疗法对腰椎术后虚证型腹胀患者实施干预,观察中药敷脐法对腰椎术后腹胀的发生及发展的效果,为中医护理技术在腰椎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测定了大鼠单剂量(5 mg.kg1)尾静脉注射RGD环肽介导的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靶向脂质体(HCPT-RGD-LP)和HCPT长循环脂质体(HCPT-LP)的血药浓度,比较两组的
"三道弯"是我国民间舞中一种常见的舞蹈体态。由于各民族民间舞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其部位的高低、劲力的运用、风格上均有较大差异,因此"三道弯"体态在不同的民族民间舞
耳边有远方的声音在呼唤,梦中有神奇的花儿在摇曳,心中有蓬勃而出的憧憬和期待,千回百折、跋山涉水,我与友人携手前往高山上的草甸—山西省阳城县圣王坪。一踏上这片土地,心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低碳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具备十分积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从国内目前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现实来看,茶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