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简称SSI,是指由科学技术的应用导致的有争议的社会问题,这类议题一般会涉及伦理、法律、经济等多个领域。本研究针对我国社会性科学议题在生物学教学研究方面较少的情况,将社会性科学议题与高中生物学教学进行结合,通过伦理探究模式联系学生、社会与生物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相关的议题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了解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对学生生物学成绩、论证能力以及社会责任三方面的影响。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访谈法和准实验法,编制信效度较好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以及教师访谈提纲调查晋中市灵石一中的教学情况,根据该校师生的现状调查的结果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准实验法,在高二中选择两个平行班进行教学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伦理探究模式,因变量为学生的生物学成绩、论证能力和社会责任,并控制好实验的无关变量。利用SPSS20.0对所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通过t检验分析两个班学生教学实验后的生物学成绩,结果P<0.05,说明实验后两个班的生物学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即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进行社会性科学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成绩。(2)通过比较两个班学生教学实验后的论证能力,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论证能力要强于对照班学生的论证能力,而且P=0.00<0.01,说明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的论证能力有极显著性差异。对实验班教学后男生和女生的论证能力进行t检验分析,发现女生的论证能力要略高于男生的论证能力,但P=0.40>0.05,表明实验后实验班男生和女生之间的论证能力并无显著性差异。(3)通过t检验分析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的社会责任,发现P=0.00<0.01,说明在教学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的社会责任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根据教学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在生物学课堂上进行社会性科学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成绩。(2)在生物学课堂上进行社会性科学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3)在生物学课堂上进行社会性科学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根据实践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注重在生物学课堂中进行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2)开发社会性科学议题校本课程。(3)探究多元本土化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聚集诱导荧光(AIE)探针解决了传统有机荧光探针浓度猝灭(ACQ)的缺陷,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和易于修饰的特点,在许多领域受到广泛应用。然而设计简单、灵敏、选择性高且荧光发射波长长,生物相容性好的多功能聚集诱导荧光探针仍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设计与构建了一系列高效简单的聚集诱导荧光探针,突破了传统长波长AIE探针合成复杂且依赖有机体系的缺点。通过对AIE分子结构的合理设计,使探针具有良
学位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全球能源需求的逐渐增加,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燃料能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发展清洁、可持续能源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新型清洁能源技术中的电解水和金属-空气电池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由于氧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OER)和析氢反应(HER)等这些半反应具有缓慢的动力学和较高的反应能垒,使这些能源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阻碍。因此,加速动力学反应和降低ORR,O
学位
析氧反应(OER)是水分解产氢和金属空气电池等能源转换、储存过程中的重要速控反应,因而研发高效的OER催化剂对新能源应用有重大意义。目前OER催化剂主要是Ru、Ir等贵金属催化剂,开发性能优异且价格低廉的非贵金属及非金属OER催化剂是近年来研究热点。黑磷具有类石墨结构,其褶皱蜂窝层状结构比其它二维纳米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为反应物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因而近年来被应用于催化领域。但黑磷上磷原子具
学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国家,而水污染使得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简称PPCPs)是一类新兴污染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抗炎药、芳香剂等等,这些物质进入环境后难以被生物降解和转化,导致其在污水处理中不易被完全去除而随之排出,因此PPCPs在水体中的高效去除技术成为环境领域专家关注的焦点。粘土矿物中的凹凸棒
学位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材料由于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和优异的光电性能,在光伏、激光器、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内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三维和二维的结构相比,一维金属卤化物具有独特的核壳量子线结构、更局域的电子态、更宽的带隙和更大的激子结合能,从而显示了优异的宽带发射性能,如高达60%的量子产率和长的荧光寿命。然而,目前仍缺少有效的设计策略来提升和调控一维体系的宽带发射性能,因此发展新
学位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其催化转化一直倍受关注。尤其是CO2与环氧化物偶合反应成为了较热门的反应之一,因为其产物环碳酸酯可以广泛用于化学合成以及工业生产中。到目前为止,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类型的均相和异相催化剂。其中均相催化剂可以分为金属催化剂,有机催化剂等。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在活性有机物中包含氢键供体如羟基、氨基等会提高其催化活性。然而对于这类有机催化剂,尽管先进的实验检
学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一种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的无机有机多孔晶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据报道,MOFs的电化学性能与其形貌、氧化还原中心、多孔结构和微观结构密切相关。而过渡金属MOFs,依靠金属离子(氧化还原中心)快速反应来存储电能,表现出的工作电压及比电容较大,成为超级电容器(SCs)电极材料的首选。但大部分MOFs的稳定性和导电性不好,这就限
学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尾气和石油化工工业所释放的CO气体逐渐增加,造成了环境严重的污染。催化氧化CO为CO2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和工业废气清洁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研究CO氧化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理解过渡金属氧化物和表面催化剂催化活化一氧化碳的机理。大量的凝聚相研究致力于探究CO氧化催化剂的活性位点,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气相光谱研究则提供了分子尺度上对CO氧化机理的理解。最近,CO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的反
学位
随着人们生活对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引起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兴趣。其中,CO2的电催化还原被认为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够降低大气中CO2的排放量,还能够将其转化为能源载体再利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具有不同选择性和活性的产品。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例如
学位
由于纳米材料的长度小,比表面积大,而且它们在导电性、导热性、熔点、光学等方面都表现出与整体物质不同的特征,常见的碳纤维材料、二氧化硅材料等在转变成纳米材料后性质都会有这样的体现。在众多的纳米材料中,磁性四氧化三铁(Fe3O4)这种纳米粒子因其具备了优良的磁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简单的制备操作,已较好地应用于电化学检测、生物医学、吸波材料、磁记录材料和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相比于目前出现最早且最为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