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负离子的浓度水平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区域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标,同时它也是一种新兴的生态旅游资源。因此,探明西安市空气负离子的分布变化规律对于西安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项研究利用DLY—2G型空气离子测量仪,从2008年4月开始对西安市景观区、文教区、交通区和工厂区等四个典型功能区的空气离子浓度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实地观测,主要研究了西安市空气离子在不同时间序列和空间区域的变化规律与分布特点,然后对不同功能区的空气质量从空气离子的角度进行评价。另外,还初步探索了空气小离子浓度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二者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西安市不同功能区的空气小离子浓度日变化明显且各有特点,主要呈现出单峰曲线,双峰曲线,多波动曲线和平缓线形等形式。前两者主要出现在景观区,后两者多出现在污染严重的交通区和工厂区,而文教区小离子浓度波动频繁。空气小离子浓度的变化与环境要素、空气污染物含量以及人员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各功能区各季节内空气小离子浓度单日大值多出现在上午和中午。空气离子浓度季节分布为夏、春季明显高于秋、冬季节。其次,不同功能区空气小离子浓度有很大不同,园林景观区夏季平均值最大,空气小负离子浓度553个/cm~3,小正离子浓度616个/cm~3,全年平均值高于400个/cm~3。文教区、交通区和工厂区全年小负离子平均值依次为222个/cm~3、196个/cm~3、177个/cm~3;小正离子浓度为261个/cm~3、255个/cm~3、197个/cm~3。四个功能区的全年最小值出现在工厂区的冬季,小负、小正离子浓度分别只有138个/cm~3和155个/cm~3。绿化完善区和不完善区离子浓度对比鲜明;非污染区的空气小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污染区。再次,使用空气离子评价指数对四个典型功能区进行空气质量评价发现,各功能区空气质量为夏季最好,春季次之而秋冬两季最差;在各季节中,景观区空气质量都明显好于文教区、交通区和工厂区,文教区略好于交通区和工厂区,但这三个功能区内的空气质量都不容乐观,应采取必要的治理手段改善空气质量。最后,实验发现春、夏、秋三季的环境温度对空气小离子浓度有负影响作用,冬季有正影响作用;而环境相对湿度对小离子浓度以正影响作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