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近代医学新发现的一种新疾病,这种疾病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尚不明确,从发现此病时认为与心理障碍或病毒感染相关,经过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发现与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有关,以及内分泌系统、运动神经系统、遗传、免疫、性格差异及运动习惯等因素亦有关系。CFS是现今生活节奏较以往快速的情况传下由于身体机能无法适应、并且超出机体负荷而出现的以长时间极度疲劳为显著症状,并伴随有睡眠较以往差、疲劳、认知能力下降、乏力以及一些其他身体症状,例如反复咽喉痒、头痛、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为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CFS患者与健康人的慢性疲劳不同,这种疲劳会使得工作和学习受到严重的影响,阻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研究目的:CFS发病人群分布十分广泛,尤其在高度紧张的社会环境下,临床上因为长期疲劳而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西医临床上用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疗效不明显,中医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一病的临床疗效较理想,且具有无明显毒副作用的优势。故而研究最有效的途径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以提高患病人群的生存质量,是具有治疗现实意义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导师尹建平教授的指导下,以“肝肾养护法”为基础,以随机分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方法,将病例分为毛刺背俞穴为主配合拔罐疗法、中药敷贴以及以传统针刺法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配合拔罐疗法、中药敷贴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疲劳症状积分、疲劳量表(FS-14)、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综合疗效评定两种方式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再进行组间比较。研究成果:疲劳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疲劳症状积分、疲劳量表(FS-14)的治疗前后比较、疲劳量表总评分(包括脑力疲劳与躯体疲劳)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都有较好的疗效。组间比较:两组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于脑力疲劳比较,两组的P>0.05说明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疗效相仿。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中痊愈4例,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7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经统计学分析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P<0.05,说明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值对于具有数据的观察指标,计算出了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值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组方面在躯体疲劳、脑力疲劳、疲劳量表总评分、疲劳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都优于对照组。说明了治疗组的疗效优胜于对照组。结论:1.治疗组、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均有一定的疗效。2.疲劳症状积分、综合疲劳量表总评分、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3.毛刺背俞穴敷贴能应用于CFS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