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延长对价格传导的影响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ohnWak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6年以来,中国原材料价格进入持续上涨快车道,但与以往不同,这次价格上涨并未引起出厂价格大幅上涨,最直观的感受是并未出现通货膨胀。为什么2016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并没有明显带动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快速上涨?是否因为中国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价格传导机制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要素市场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命脉,剖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能更好理解新时代下产业链价格传导的内在机制,并为改革要素市场政策提供借鉴。本文认为,中国目前出现的从原材料价格到产成品价格的传导弱化,不是由外部客观因素造成的偶然现象,而是由产业内在发展造成的必然现象。随着中国进入高加工度工业化阶段,分工更细,生产更迂回,中间环节更多,产业链不断延长将为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价格传导提供一个减震机制,使得原材料到产成品价格的传导力度被弱化。基于此本文对产业链延长对价格传导影响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一是动态博弈均衡角度,在产业链中,每个企业环环相扣,上游企业收入是下游企业的成本之一,并通过价格的传导相互影响获利程度。在产业链企业间的价值分配中,价格是核心,通过“价格—需求量—价格”的传导路径来影响每个企业的半成品定价。传导过程中,每个企业都会进行动态子博弈,以达到自身收益最大化目的。本文通过描述每个企业在动态博弈中达成的均衡状态,提出合理假设进行公式演算,推导出产业链延长对价格传导影响的理论公式。二是价格弹性角度分析,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成本加成定价原理推导出产业链产成品价格变动率对原材料价格变动率的反应程度。通过这两个角度的理论分析,进而提出本文命题,即随着工业化推进到高加工度化阶段,产业链越来越长,生产被分割成更多的专业化环节,原材料对产成品价格的传导力度会弱化。为验证该命题,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价格、产成品价格等其他相关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分别使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和系统GMM估计方法,从上述横向、纵向、产成品价格需求弹性、产成品对原材料价格需求弹性这四个维度逐一进行定量分析。从横向维度来看,以工业机械、建筑机械和重型卡车、汽车制造、家用电器、重型电气设备为五大产业链长的行业,以酒类、食品加工与肉类、纸制品、纺织品、家具制造为五大产业链短的行业,设置长短产业链哑变量,比较长、短不同的产业链原材料对产成品的价格传导力度或是原材料对产成品的价格弹性大小,经实证检验得出产业链长短不同,价格传导的力度也不同,且长产业链原材料对产成品的价格传导力度要弱于短产业链。从纵向维度来看,设置时间哑变量,验证随着工业进入高加工度化阶段,从某一时间节点开始,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中国工业化进程显著达到一个阶段性转折点,总体上进入趋向成熟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受益于更先进的技术,工业结构在向制造业的更复杂部门及产业链更高环节转型升级,产业链分工更细,生产被分割成更多环节,生产加工企业种类、数量增加,导致产业链不断延长,从而造成原材料对产成品的价格传导力度逐渐减弱。以上两个维度分析,可以看出相较于短产业链,长产业链原材料对产成品的价格传导力度较弱。由此可知,目前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原材料价格对产成品价格的价格弹性减弱,产业链下游中的成本来自上游原材料的成本压力减小。从产成品价格需求弹性来看,经验证得知产成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越大,会弱化产业链原材料对产成品的价格传导力度的结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产成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时,价格稍微发生变动,市场对其的需求量就会发生较大变动,生产产成品的企业为了保证销售量及企业利润,会控制产成品价格的制定即变动幅度,这样由企业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控制产成品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原材料价格对产成品价格的影响力度,削弱了原材料对产成品的价格传导力度。从需求端的研究补充了上述从横向和纵向维度对产业链价格传导的分析,使本文的研究范围变得更加全面。从产成品对原材料价格的需求弹性分析来看,使用原材料价格变动率与产成品价格变动率来进行检验,发现随着产业链生产加工环节增多,产成品价格的变动率对原材料价格变动率的反应程度越来越不敏感,这意味着产成品价格对原材料价格的弹性随着产业链延长而逐渐弱化。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个维度分析,用差分GMM估计方法还是系统GMM估计方法,都能得出以下结论:1、长产业链原材料价格对产成品的价格传导力度是要明显弱于短产业链;上期的产成品价格会较大程度地传递到本期,产成品价格具有粘性。2、随着工业化推进到高加工度化阶段,产业链延长,生产被分割成更多的专业化环节,原材料对产成品价格的传导力度会弱化。这些结论均验证了本文命题,随着产业链延长,原材料对产成品的价格传导力度弱化。为使检验更加合理且严谨,本文对长、短产业链划分行业的合理性做了进一步的判定。依据本文命题,同样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所选取短产业链的行业中原材料对产成品的影响力度更大,说明本文选取的长、短产业链的行业分类是合理的。即工业机械、建筑机械和重型卡车、汽车制造、家用电器和电气设备五大行业的产业链长,原材料对产成品的价格传导力度弱;食品、造纸、纺织服装、家具、酒类五大行业的产业链短,原材料对产成品的价格传导力度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结合实际国情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即坚定发展工业,重视科技和创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加大要素市场化改革力度,但不能过于跃进,直接进入市场化,对不同原材料要素实施不同价格改革,在政府的引导下循循善诱,推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要素市场领域发挥有效作用,建立安全防护网,合理分配财政支出。其次,要扭转要素市场的扭曲现象,就要使深化我国高加工度工业化要与要素市场化并驾齐驱,并同时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等。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妊娠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98例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和双胎等孕妇的血尿酸进行测定。以120例正常单胎孕妇做对照组,两组均无高尿酸血症引
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结合Edison软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目的:探讨对行乳腺外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喉罩通气下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乳腺外科手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