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化趋势下教学方式的改变、知识获取方式的多样以及教师活动的便捷,都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同样,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化学教师作为自然学科教师更应该在信息化时代抓住机遇,不断更新化学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在教育信息化阶段部署即将结束的时期,对一线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研究,为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视角切入,调查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通过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政策研究和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处理,对当前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在TPACK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山东省232名一线中学化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有代表性的四名中学化学教师进行了访谈研究;实践研究分别从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素养、信息技术课前准备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课堂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终身学习能力五个维度对“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展开研究,可以发现中学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总体水平稳定,但是水平的提升还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可知,中学化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整体认识较好,信息资源的安全意识比较高,对新型的教学方式比较了解,对教学改革内容熟悉。并且,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课前准备能力整体较好,尤其是在自主制作教学需要的课件能力上突出。另外,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课堂能力整体水平较高。在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上比较多样,可以很好地处理在信息化的课堂中出现的故障;但是,化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状态情况上存在教龄上的差异性,6-10年教龄的化学教师更加主动利用信息化展示学生的化学实验成果,而11-15年教龄教师更加关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同时,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趋势是非常积极的。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方面,绝大多数教师可以达到符合的能力水平,但是在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同行交流方面,11-20年教龄的化学教师比较突出。值得关注的是,一线中学化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能力相对较弱。虽然中学化学教师可以设计并实施教学评价,但是在运用在线课堂和教学评价云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评价上教师人数较少,并且存在教师性别差异性;另外,在电子档案的使用上,6-10年教龄的化学教师更愿意使用云平台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结合中学化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教师个人角度出发,应当树立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目标,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我的教学方式和水平,及时学习新型教学方式,从新事物中学习、汲取有用的应用到自我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学校角度出发,应该多元化、多样化为教师提供学习所需要的设备、资源等,不断更新学校的硬件设备,鼓励教师更新教学方式,对新型教学方式的试验提供支撑,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行不断检查和更新;从化学学科角度出发,不断探索符合中学化学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和设备,结合化学实验,用虚拟仿真等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化学学科的信息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