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系统是保护和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的一个重要物理屏障。肠上皮细胞作为肠道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帮助机体抵御外来各种侵害。当机体受到外来刺激,相关免疫细胞被激活,从而帮助抵抗这些损害。然而,机体自身免疫能力有限,当机体不能抵御或者不能清除这些刺激,很可能会导致肠道慢性炎症或者肠道组织损伤,从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鉴于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和副作用,发掘新型、安全的、具有干预或缓解炎症肠病的天然活性物质成为研究热点。诸多研究表明,卵转铁蛋白(Ovotransferrins,OVT)表现出潜在的抗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但是关于其抗炎物质基础和抗炎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需探讨其抗炎物质基础和抗炎机制,以期为卵转铁蛋白的高值利用和以卵转铁蛋白源性多肽为基础的新型抗炎策略提供理论基础。首先,采用peptide-cutter软件,选取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模拟酶切卵转铁蛋白获得所有二肽序列(包括MK、IL、GR、CR、TK、LK、VK、SK、FL、GK、CQ、NK、IR、LL、ER、MM、VR和HC),并且通过人工合成技术获得纯度>99%的二肽样品。其次,通过建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诱导Caco-2细胞炎症模型,选择IL-8作为测定指标,对模拟酶切卵转铁蛋白源性的二肽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卵转铁蛋白源性的二肽CR、FL、HC、LL和MK在一些浓度下能够抑制Caco-2细胞IL-8的合成分泌,并且呈浓度剂量关系。RT-PCR结果表明,CR、FL、HC、LL和MK均显著下调由TNF-α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IL-8、IL-1β、IL-6、IL-12和TNF-α的mRNA表达,并且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mRNA表达,从而起到减轻细胞炎性反应的作用。通过Westernblot检测发现,CR、FL、HC、LL和MK显著抑制IκB磷酸化表达,而CR和HC显著抑制p38和JNK磷酸化表达。这些结果表明,CR和HC可能通过调控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炎症反应,而LL,FL和MK通过MAPK信号通路来缓解细胞炎症反应。最后,通过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诱导Balb/c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测定小鼠体重变化,结肠炎临床评分,结肠长度和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和IL-6含量等指标,以考察CR、FL、HC、LL和MK在小鼠体内抗炎活性作用。结果表明,灌喂这些二肽(50mg/kg和150mg/kg)显著缓解了DSS诱导的Balb/c小鼠体重下降和炎症临床症状,并且显著下调结肠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从而有效改善了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状。综上所述,卵转铁蛋白源性的二肽CR、FL、HC、LL和MK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良好的抑制炎症的作用。因此,卵转铁蛋白源性二肽CR、FL、HC、LL和MK具有良好的抗炎生物活性,可以有效保护和维持肠道健康,同时该研究为研究新的食源性活性组分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