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群一直是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竞争力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角度展开的研究则是刚刚兴起,在国内可以说是几乎空白。而对于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聚焦角度。通过关注当前世界各大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本研究将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与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相结合,首先构建了对汽车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阶段的判定模型,并将以此为基础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进行量化,构建了汽车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先进的汽车产业集群及具代表性的新兴的汽车产业集群(中国上海)的实证研究,指出汽车产业集群在不同阶段的推动、制约因素,总结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指导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采取规范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模型上,运用产业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特别是集群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构建规范的数理模型,综合运用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模拟运算等方法和工具;在实证分析中,综合运用案例分析、统计学中的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评价模型。 本研究的主体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的深化。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一般的理论研究移植于汽车产业集群,对其一般性和特殊性都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据此,本文具体化了促进汽车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解释,即遏止汽车产业集群出现衰退迹象或进入衰退阶段。将汽车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有机的结合。 第二部分是对当前世界汽车产业集群态势的研究。基于集群生命周期理论,通过详细的描述分析世界主要的发达汽车产业集群(美国底特律、德国沃尔夫斯堡、日本丰田)以及中国几个主要汽车产业集群的历史进程、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汽车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发展进程在前期的一般规律,并详细分析了几个主要集群在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差异,为后文的实证对比研究和预测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三部分是模型的构建。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并结合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综合复杂的特点,构建了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及生命周期判定的模型。同时,首次尝试将组合评价方法(AHP-GRAP)用于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生命周期的判定。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汽车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模型。模型的主要创新点和意义在于:①参考经济周期判定模型的研究,将汽车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判定的相关指标分为先行、一致指标,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集群发展的趋势;②采取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大幅降低全球经济衰退这类的影响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并使得实证可以选取多年时间跨度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集群生命周期的曲线;③以集群生命周期判定的模型和结果为基础,构建了针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模型;④在评价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处理上,结合集群生命周期阶段的判定结果,将对指标含义从对现状的描述转化为对集群发展的影响作用,并实现了量化,更科学直观的表现出对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本文选择美国底特律、德国沃尔夫斯堡及日本丰田这几个主要汽车产业集群与中国上海汽车产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对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判定,描绘其生命周期进程的曲线,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美国底特律步入集群发展的衰退阶段,且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蜕变复苏的迹象;德国沃尔夫斯堡处于成熟阶段,且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衰退迹象;日本丰田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面临衰退的危机,但由于应对得当并未真正走向衰退,且在一定时期内有着较良好的发展趋势;中国上海处于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以此实证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本文对四个汽车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 第五部分,本文在侧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还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对四个汽车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并结合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规律特点,不仅从理论上分析如何更好的推动汽车产业集群有效发展、如何遏止集群走向衰退以及如何尽快的促进其蜕变复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动态跟踪和监测预警的方法,对指导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政策制定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