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两因素交叉实验设计,粗蛋白水平为28%和33%,加工工艺设置为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膨化颗粒饲料工艺流程,以酪蛋白、鱼粉、纤维素粉、糊精等为主要原料,配制了6种饲料,分别是P28膨化颗粒饲料(L1组)、P28软颗粒饲料(L2组)、P28硬颗粒饲料(L3组)、P33膨化颗粒饲料(L4组)、P33软颗粒饲料(L5组)和P33硬颗粒饲料(L6组),饲养罗非鱼60d。通过饲料的不同加工工艺与生长实验结合的方式,测定了6种饲料的理化特性、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鱼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肠绒毛高度等指标,确定罗非鱼配合饲料的适宜加工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饲料理化特性测定实验显示:粗蛋白水平相同时,软颗粒加工工艺制作饲料的硬度最小,其次为膨化加工工艺制作的饲料,硬颗粒加工工艺制作饲料的硬度最大(P<0.05)。2、软颗粒饲料的膨化度和糊化度最小、下沉速度最快、溶失率最大,膨化颗粒饲料的膨化度和糊化度最大、下沉速度最慢、溶失率最小,硬颗粒饲料相应的理化特性指标介于上述两种饲料之间(P<0.05)。3、生长实验显示,投喂软颗粒饲料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膨化颗粒饲料的(P<0.05),投喂硬颗粒饲料的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介于软颗粒与膨化颗粒饲料组之间,且与软颗粒和膨化颗粒饲料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说明,不同饲料加工工艺对罗非鱼生长会产生显著性影响,且摄食软颗粒饲料的罗非鱼生长速度(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明显好于膨化颗粒饲料(P<0.05)。4、粗蛋白水平为28%时:罗非鱼摄食硬颗粒饲料后,其饲料系数显著低于膨化颗粒饲料的(P<0.05),摄食软颗粒饲料后,其饲料系数介于硬颗粒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之间,且与硬颗粒和膨化颗粒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罗非鱼摄食软颗粒饲料后,其蛋白质效率略低摄食其他颗粒饲料的(P>0.05)。粗蛋白水平为33%时,罗非鱼摄食软颗粒后,其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摄食硬颗粒的(P<0.05),饲料系数略高于摄食其他颗粒饲料的(P>0.05)。这些结果表明,粗蛋白水平(28%)比较低时,不同加工工艺条件制作的饲料对罗非鱼的饲料系数影响显著(P<0.05),以硬颗粒饲料的饲料系数较低;但粗蛋白水平较高(33%)时,不同加工工艺条件制作的饲料对罗非鱼的饲料系数影响显著(P<0.05),以软颗粒饲料的蛋白质效率较高。5、粗蛋白水平为28%时,罗非鱼摄食软颗粒饲料后,其饲料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略高于摄食硬颗粒饲料的(P>0.05),摄食硬颗粒饲料后,其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软颗粒和膨化颗粒饲料的(P<0.05)。粗蛋白水平为33%时,罗非鱼摄食软颗粒饲料后,其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稍高于硬颗粒和膨化颗粒饲料的(P>0.05);罗非鱼摄食硬颗粒饲料后,其饲料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稍高于软颗粒和膨化颗粒饲料的(P>0.05)。这些结果表明,粗蛋白水平较低(28%)时,不同加工工艺条件制作的饲料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而粗蛋白水平较高(33%)时,这种影响不显著(P>0.05)。6、粗蛋白水平为28%时,罗非鱼摄食软颗粒饲料后,其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摄食硬颗粒饲料的(P<0.05)。粗蛋白水平为33%时,罗非鱼摄食软颗粒后,其后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摄食其他颗粒饲料的(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饲料加工工艺对罗非鱼生长有显著影响。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为主要指标,结合饲料系数综合分析表明,初始重为16.24±0.03g左右的罗非鱼适宜加工工艺为软颗粒饲料加工工艺,适宜蛋白水平为28%。